瀏覽次數:次

一、服務對象
轄區內常住孕產婦(常住6個月及以上)。
二、服務內容
婦女懷孕后,從產前、孕期全程到產后42天都可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務。內容包括:
1.葉酸免費發放。
做好孕前優生優育咨詢和指導工作,確保備孕和孕早期婦女免費享受葉酸發放政策,安全服用葉酸,降低新生兒神經管畸形。
為備孕、孕早期婦女免費發放葉酸,若無高危因素,建議從可能妊娠或孕前至少3個月開始,每天增補葉酸0.4mg—0.8mg,直至懷孕滿3個月。
2.孕早期健康管理。
孕13周前為孕婦建立《母子健康手冊》,并進行第1次產前檢查。
? 進行孕早期健康教育和指導。
? 孕13周前由孕婦居住地的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母子健康手冊》。
? 孕婦健康狀況評估:詢問既往史、家族史、個人史等,觀察體態、精神等,并進行一般體檢、婦科檢查和血常規、尿常規、血型、肝功能、腎功能、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等實驗室檢查。
? 開展孕早期生活方式、心理和營養保健指導,特別要強調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對胚胎的不良影響,同時告知和督促孕婦進行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
? 根據檢查結果填寫第1次產前檢查服務記錄表,對具有妊娠危險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癥或嚴重并發癥的孕婦,及時轉診到上級醫療衛生機構,并在2周內隨訪轉診結果。
3.孕中期健康管理。
懷孕13~27周為孕中期。在16~20周、21~24周,對孕婦開展2次隨訪。
? 進行孕中期(孕16~20周、21~24周各一次)健康教育和指導。
? 孕婦健康狀況評估:通過詢問、觀察、一般體格檢查、產科檢查、實驗室檢查對孕婦健康和胎兒的生長發育狀況進行評估,識別需要做產前診斷和需要轉診的高危重點孕婦。
? 對未發現異常的孕婦,除了進行孕期的生活方式、心理、運動和營養指導外,還應告知和督促孕婦進行預防出生缺陷的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
? 對發現有異常的孕婦,及時轉至上級醫療衛生機構。出現危急征象的孕婦,要立即轉上級醫療衛生機構,并在2周內隨訪轉診結果。

4.孕晚期健康管理。
懷孕28~40周為孕晚期。在28~36周、37~40周,對孕婦開展2次隨訪。
? 進行孕晚期(孕28~36周、37~40周各一次)健康教育和指導。
? 開展孕產婦自我監護方法、促進自然分娩、母乳喂養以及孕期并發癥、合并癥防治指導。
? 對隨訪中發現的高危孕婦應根據就診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議督促其酌情增加隨訪次數。隨訪中若發現有高危情況,建議其及時轉診。
5.產后訪視。
產后訪視是指基層醫生在產婦出院后1周內,到產婦家中進行的第一次產后家庭訪視。
? 通過觀察、詢問和檢查,了解產婦一般情況、乳房、子宮、惡露、會陰或腹部傷口恢復等情況。
? 對產婦進行產褥期保健指導,對母乳喂養困難、產后便秘、痔瘡、會陰或腹部傷口等問題進行處理。
? 發現有產褥感染、產后出血、子宮復舊不佳、妊娠合并癥未恢復者以及產后抑郁等問題的產婦,應及時轉至上級醫療衛生機構進一步檢查、診斷和治療,達到早治療、早康復的目的。
6.產后42天健康檢查。
? 產后42天的產婦到所居住的街道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進行產后健康檢查;生產時曾出現異常的產婦就到原來分娩的醫療衛生機構檢查。
? 通過詢問、觀察、體檢和婦科檢查,對產婦恢復情況進行評估。
? 對產婦進行性保健、避免、預防生殖道感染、純母乳喂養6個月嬰幼兒營養等方面的指導。

三、服務流程

四、產后訪視時發現一些常見問題應如何處理?
母乳喂養困難:如因為乳管阻塞并有痛性腫塊、乳汁不足、嬰兒吐奶和溢奶而引起母乳喂養困難,可以采用熱敷和按摩使乳管通暢,增加哺乳次數,指導哺乳方法等處理方式。
產后便秘:鼓勵下床早活動,多吃蔬菜水果。
痔瘡:適當多吃纖維素含量較多的蔬菜,保持大便通暢。
會陰傷口愈合不良:保持外陰清潔,鼓勵下床活動,促進分泌物及惡露排出,指導合理飲食,促進傷口愈合。

五、如何保證產婦有充足的乳汁?
早吸吮、早接觸。產后30分鐘內開始母乳喂養,以利于早泌乳、多泌乳;24小時母嬰同室;不定時、不定量地按需哺乳,增加夜間哺乳次數;相信自己的奶量是足夠的;充足的休息,避免緊張不愉快的情緒;正確的吸吮方式;加強產婦的營養。
六、盆底功能康復的適應癥和優點有哪些?
盆底功能康復的適應癥
盆底肌肉松弛:產后及30歲以上已婚婦女;尿失禁:壓力性尿失禁、膀胱不穩定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器官脫垂:輕度子宮脫垂、膀胱脫垂、直腸脫垂;陰道異常:陰道寬大、陰道痙攣;性功能障礙:性交疼痛、無性高潮、性欲下降;產后42天康復:腹部塑形、催乳、通乳、腹直肌分離治療等。
盆底功能康復的優點
安全性:無創、無痛、無需服用任何藥物、可重復性;科學性:目前最先進的治療方法;趣味性:治療過程如游戲般輕松愉快;非依賴性:在祛除病因,經過一個療程治療后,在家用康復器進行保健訓練,可保持療效。
七、閻良區國家免費婦幼公衛項目服務機構及聯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