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閻良區人民法院干警正在為全區網格員開展專項普法。
《法治周末》記者盧偉
□王旭王輝
近年來,陜西省西安市閻良區不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方式,以網格化服務管理為抓手,打造“法院+網格”模式,將老百姓的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轄區網格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法官入網格
“巡回法庭來到我們網格,既給我們普及了法律知識,也讓我們對法院有了了解,為法官們點贊……”近期,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在閻良區新華路街道紅旗社區第一網格現場開庭,整個庭審過程秩序井然,原告、被告圍繞爭議焦點舉證質證充分,法庭依法當庭宣判。庭審結束后,法官圍繞群眾關心的借條效力、本金利息認定等以案說法,受到了熱烈歡迎。
閻良區下轄7個街道、32個社區、73個行政村,共劃分為172個網格。2021年,為進一步提升網格化服務管理能力,充分發揮法院干警專業優勢,為群眾提供精準精細化司法服務,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行”,閻良區委社會治理辦、區法院將部分法官(法官助理)以網格指導員的身份編入相應網格,確保每一個網格都有法官(法官助理)。通過電話咨詢、微信群交流、定期入駐等方式,法官(法官助理)深度參與網格治理,積極開展巡回審判、法律咨詢、矛盾排查化解等工作,引導網格內群眾理性表達訴求,依法依規解決糾紛,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的發生。
法律文書網格化送達
送達文書是法院審判執行工作中至關重要的環節,關系到案件能否正常審理,當事人權利能否得到有效保護。隨著案件的逐年增加,“送達難”已經成為困擾法院的一道難題。
針對這一難題,2021年,閻良區在全市率先啟動法院法律文書網格化送達工作,明確將該工作納入全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事項范疇,區法院為全區172名網格員頒發了工作聘書,按照“法院干警+網格員”送達模式,努力破解法律文書“送達難”困境,切實提升法律文書送達成功率,最大限度實現案件處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比如,2021年11月,閻良區人民法院受理了一批涉民生集體訴訟糾紛案件,當事人分布在多個街道并涉及13個社區,案件情況差異大、群眾抵觸情緒強烈,如何精準高效送達成了順利推進案件審理的第一道難題。收到協助通知后,鳳凰路街道派出5名網格員配合法院干警開展文書送達工作,在雙方聯動配合下,所有法律文書如期高效送達,為后續案件處理奠定了基礎。
目前,全區網格員共協助審判執行送達60余次,有效縮短了案件審限,維護了法律權威。
專項培訓強業務
今年5月,新一期網格員法律知識專項培訓會在閻良區綜治網格中心舉行。這次培訓是結合近期開展的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以及網格服務管理工作安排,由閻良區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向全區網格員宣講什么是養老詐騙、養老詐騙常見的幾種形式、如何防范養老詐騙等內容,并提醒網格員在日常巡查走訪時,要叮囑網格內老年群眾不輕信、不盲目、不轉賬,不點擊不明鏈接,守好“養老錢”。
法律知識宣傳、排查化解矛盾是網格員的一項重要職責,為提高全區網格員法律知識儲備和調解能力,2021年以來,閻良區人民法院先后10余次深入網格開展“菜單式”培訓,由網格員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法官(法官助理)定期向網格員提供法律專業知識講解、贈送自編法律書籍,傳授調解技能、分享調解經驗等方式,助推網格員發揮職能作用,真正把服務群眾、矛盾排查化解落實在網格,全面提升社區(村)治理水平。
平臺流轉提質效
2022年,閻良區委社會治理聯合區法院、區司法局在全區推行巡回法庭、司法所進駐街道綜治網格中心工作模式,依托區、街道、社區(村)三級綜治網格中心,全面拓寬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渠道,實現優質司法服務共建共享。其中,閻良區委社會治理辦、區法院充分發揮智治支撐優勢,建立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社會治理綜合指揮平臺互聯互通機制,實現糾紛在網格、法院間的雙向流轉,讓群眾少跑腿,讓案件辦理提速,打造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
《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下一步閻良區將深化“法院+網格”模式,全面實施巡回法庭、司法所進駐街道綜治網格中心工作機制,積極開展無訟社區(鄉村)創建,推動訴源治理向基層下沉,讓人民有平臺,讓公正不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