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閻良區啟動“一中心三平臺”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面向全區30萬群眾,建設范圍包括區屬2家二級醫院、3家衛生院、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及2家一體化村衛生室。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先后建設完成區域 “云”影像診斷中心、遠程心電診斷中心、醫學檢驗中心、臨床會診中心等遠程醫療服務載體,通過區級、街道、村級三級聯動診療新模式,持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現了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穩穩地守護區內群眾的健康獲得感和幸福感。
率先開展信息化建設
實現全區30萬群眾看病少跑路
做法一
打造三級聯動遠程診療網
全力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醫學影像遠程會診實現服務新提升。組建區域 “云”影像診斷中心,依托健康數據云平臺優勢,構建閻良區域醫學影像大數據云平臺。平臺以閻良區人民醫院為中心,聯通6個街道衛生院,為基層衛生院提供線上診斷,群眾無需奔波就可享受二級醫院的診斷水平,節約了醫療資源、降低了醫療費用。

影像集中處理中心醫師閱片
區域遠程心電診斷實現區域全覆蓋。以閻良區人民醫院心電科室的技術力量為依托,建立區級遠程心電診斷中心,全面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心電診斷業務水平,著力解決基層公共衛生中心無專業心電技術人員問題。打通胸痛中心院前急救生命新通道。120急救車安裝移動式心電圖機,通過5G網絡連接區域遠程心電診斷中心,實現心電圖的實時傳輸,胸痛中心專家及時判讀,指導救護車醫生開展給藥干預措施。建立區域醫聯體雙向轉診平臺。醫生通過一部手機和一臺PC完成線上申請、線上轉診審批、線上簽到、實時簽名、實時病歷共享,發揮區級醫院在人才、技術及設備等方面的優勢,同時充分利用社區、街道醫院的服務功能和網點資源,促使基本醫療逐步下沉社區,危重病、疑難病的救治到上級醫院。
做法二
開通“互聯網+”四大貼心服務
便民惠民措施從院內延伸至家庭
開通“互聯網+護理服務”。患者或家屬可通過手機下單就可預約專業護士上門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進行醫療行為相關護理指導和護理健康咨詢服務。開通“互聯網+病案郵寄”服務。開通微信預約復印病歷服務,患者可以享受到在線申請、在線支付、病歷郵寄、物流查詢。開通“互聯網+公共衛生”服務。上線預防接種數字化門診,采取分時段預約方式對接種人群進行分流;通過區政府門戶網站、微信公眾平臺,采用身份證號+健康檔案預留手機號碼短信認證方式,查詢個人健康檔案。
做法三
線下自助機+線上醫療服務
切實解決群眾就醫跑路等待之苦
全面開通互聯網線上醫療服務。面向公眾提供預約掛號、當日掛號、在線支付、檢查檢驗結果查詢等服務。患者可掃描醫生開具的檢查檢驗申請單或處方上的二維碼,直接繳費,不用窗口排隊。推出免排隊、免掛號、免診查費的“三免”線上核酸采樣服務,群眾可在微信公眾號上申請核酸檢測條目繳費,檢測后可直接進行結果查詢。

線下自助機預約掛號
線下自助機與線上智慧醫療平臺同步服務。以“閻良衛健”微信公眾號為統一門戶,集合全區各級醫療機構線上服務項目,群眾可自主選擇閻良區人民醫院、7家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預約掛號、在線掛號、在線支付、在線查詢等;同時,服務平臺中嵌入個人健康檔案查詢、線上護理預約到家、病案郵遞、預約接種、智慧產科等模塊,改善小程序功能分散、不易推廣的問題,群眾只需關注健康閻良公眾號,即可享受多種服務。
做法四
5G技術助力遠程診療高效協同
群眾就醫體驗持續提升
醫患體驗優化升級。在線智慧醫療服務,讓患者就診等候時間縮短2/3,同時,醫院內部實現數據實時交互、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實現了有序就醫。遠程診療高效協同。今年以來,區域“云”影像診斷中心累計診療報告數超7500例,遠程心電數累計達11.9萬次,群眾就醫體驗持續改善。公共服務創新突破。高效推進醫療服務流程再造、系統升級、數據共享,率先在全省建立區域醫學云影像集中處理中心與市、區、鄉三級遠程心電診斷中心,推進互聯互通與業務協同。

--轉載:“古都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