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真是太感謝了!你們不光記得我的生日,還想著上門理發、測血糖量血壓、打掃屋子,這日子過得比蜜甜!”家住鴻飛小區的獨居老人嚴爺爺緊握工作人員的手,眼角的皺紋里盛滿感動。這溫情一幕,正是鴻飛社區深耕老年服務、踐行“精準化關懷”的生動寫照。為了讓每一位老人都能真切感受“被需要、被牽掛、被呵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以“情系銀齡 愛滿夕陽”系列活動為載體,從需求摸底到服務落地,用細致入微的舉措,為轄區老人編織起堅實的“養老保障網”。
針對轄區行動不便、空巢、獨居等特殊老人的急難愁盼,鴻飛社區自2025年3月起,聯合閻良區先潔助老服務中心啟動“養老服務來敲門 貼心關懷零距離”專項行動。每月一次的上門“定制化服務”,讓老人們在熟悉的家中即可享受“從頭到腳、從身到心”的妥貼照料。
服務隊成員為老人進行衛生保潔時,細致清掃客廳、臥室,更著重清理廚房油煙機積垢、擦拭衛生間角落霉斑——這些老人難以觸及的“衛生死角”,確保環境整潔無盲區;血壓血糖測量后,不僅當場記錄,更在“健康檔案”中標注波動曲線;中藥泡腳時,服務人員先輕按腿部酸痛點,根據反饋調整力度;理發時,他們細心留意鬢角、發絲,結合老人臉型與喜好修剪合適發型;修剪指甲時則特意將邊角磨圓,避免尖銳邊緣劃傷皮膚……每一個細節都透著對老人的細心呵護。
“以前總擔心出門看病、理發不方便。上次降壓藥快吃完剛念叨一句,社區小周就幫我買回來了,連藥盒上的小字都逐行念給我聽。”82歲的張奶奶摸著藥盒標簽,眼中泛起淚光,“他們是真把我們的難處刻在心上了。”
分層施策:“三色管理”畫準服務同心圓
“曹阿姨今天血壓150/90,記為黃色關注,明天一早帶新的血壓儀上門復測……”
“梁大爺說子女最近沒回家,情緒低落到不愿說話,升級為紅色重點關懷,馬上聯系網格員下午去陪他聊天,順便約他后天去參加社區活動……”
翻開社區服務站的臺賬,綠、黃、紅三色熒光筆清晰標記著每位特殊老人的實時狀態與需求。這是鴻飛社區創新的“三色動態管理”機制:綠色群體每兩周電話回訪,確保水電氣正常、食材充足;黃色群體啟動“24小時響應”,針對性解決突發難題;紅色群體則立即啟動“多對一”幫扶預案,由社區干部、網格員、家屬組成專班輪流關注照顧。
“樓上小于每天都來看看我,上周下雨還幫我收了被子。社區干部常打電話,感覺身邊隨時有人‘搭把手’,心里特別踏實。”配合“好鄰居敲敲門”工作法,社區動員20戶熱心居民與特殊老人結對,形成“每日微信問安報平安、每周上門捎點菜、每月集體活動嘮家常”的關愛閉環。
多元活動:銀發生活“有聲有色有溫度”
3月的趣味運動會上,投壺區的老人們瞇著眼瞄準壺口,顫巍巍的手一松,箭矢穩穩落進壺中時,滿場都是喝彩聲;健步走隊伍里,78歲的羅爺爺牽著76歲的范奶奶慢慢走,“慢點走,咱不比快慢,就圖個樂呵”。這次社區特意選擇的投壺、套圈、慢走等低強度、高互動的項目,讓腿腳不便的老人也能參與其中。
4月的“銀齡茶話會”活動,將實用指導與互動交流相結合。先圍繞“老年人如何預防金融詐騙”和“老年人如何更好地養老”進行“以案說法”的現場教學,讓老年人捂好自己的錢袋子的同時提高生活品質。
5月的扭扭棒教學更熱鬧,75歲的杜阿姨學得慢,旁邊的張阿姨就握著她的手一起擰,不一會兒,兩串紅彤彤的柿子就做好了,“你看,咱老年人也能玩出新花樣!”
6月的80歲集體生日會更是暖意融融。社區提前3周摸排壽星名單,特意訂了低糖蛋糕,蠟燭點燃前不忘“安全微課堂”,“夏天出門帶遮陽帽,空調別低于26度……”當12位壽星吹滅蠟燭,齊唱“祝你生日快樂”時,一向不善言辭的鄭爺爺抹了抹眼角:“這輩子沒過過這么熱鬧的生日,跟兒女在身邊一樣暖心。”
從“敲門服務”的精準對接,到“三色管理”的動態響應,再到特色活動的貼心設計,鴻飛社區始終以“老人需求”為圓心,用“繡花功夫”織密養老服務網。正如社區書記在生日會上所言:“咱們社區的老人,不光要活得安心,更要活得開心、活得體面。”接下來,鴻飛社區將繼續細化服務,讓每一份關懷精準送達,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的愿景,在日復一日的堅守中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