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產能是企業發展的“命門”。為助力企業“增能”,閻良區(航空基地)積極探索助力企業釋放產能的新路徑、新模式、新方法,用一系列務實舉措、“保姆式”服務助力企業擴產能,推動“空天產業”發展。
“校企合作”擴產能
借“外腦” 修“內功”
10月9日,步入航空基地科技創新局,一張產業地圖引人注目,地圖上門類齊、配套優的航空產業園區聚點成面。
在這張產業地圖東南方向是西安鋼研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其產品之一為因瓦合金。在航空基地的“牽線搭橋”下,“西安鋼研材料”通過與多家高校和企業合作,多次研發試驗驗證,不斷突破技術壁壘,生產的因瓦合金實現了進口替代。“與高校合作,讓我們受益匪淺,產品性能顯著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因瓦合金創新聯合體負責人說。
陜西昱琛航空的航電檢測工程研究技術中心是一家與高校合作針對航電檢測設備專門成立研究中心,也是航空基地開展“產學研”活動的受益者。記者在該研究中心總裝測試區看到,工程師正在對雷達散射特性檢測儀進行調測,暗室里模擬自由空間電磁測試環境正在對設備進行電磁測試,電裝室工程師在對雷電/電子戰綜合檢測儀進行組裝調測工作。
從初期為企業與高校合作“牽線搭橋”,到中期為“校企”合作平臺申報,再到指導“校企合作”平臺設立成功,航空基地“保姆式”服務始終貫穿其中。據統計,截至目前,航空基地已累計為長安大學和西安宏鈦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瑞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科技企業搭建了合作交流平臺。
無論是校企合作設立的創新聯合體,還是“引進來”的單項校企合作項目,都是閻良區(航空基地)通過以“校企合作”以創新力量助力企業擴產能的生動注腳。經航空基地“搭橋”,中科天地企業與西安交大簽約共建高壓全磚電源模塊新產品開發項目,預計為企業增加300萬元的訂單。
聚力“校企合作”,今年以來,閻良區(航空基地)新增2家市級創新聯合體,6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全區共擁有4家市級創新聯合體,1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區域內興紀龍、亞龍航空、遠飛航空等30余家企業分別與西交大、西工大、西電等高校開展合作。
企業家與科學家雙向奔赴,締結“聯姻樹”,結出了豐碩果實:今年上半年促成17項校企合作項目,預計為企業新增訂單3500萬元。
“上云端”提效率
為擴產能插上“云翅膀”
云上設備共享、云上金融服務、云上供需匹配、云上人才共享、云上產業分析、云上科技成果共享……作為西北首家,西安唯一的航空工業互聯網平臺,閻良區(航空基地)各大航空中小企業只需“上云端”就可以享受一系列便捷“云上服務”,實現降成本、提效率、提產能。
憶往昔,航空基地不少企業對產品進行“理化檢測、無損檢測、熱表工藝”必須去外地,成本高、周期長、費用高。企業項目回款經常遭遇商票、銀票等給付方式,變現時間長、費率高、風險大。“企業上云”平臺的上線,“云端服務”令這些企業發展“制約因素”迎刃而解。
10月9日,西安宇烈科工加工車間正如火如荼忙碌,工人們正按照圖紙操作數控機床加工零件,X光檢測區內正對零件焊縫進行無損檢測。作為一家專業從事航空發動機、液體火箭發動機零部件制造的高端制造企業,零部件無損檢測是必不可少重要一環。
今年7月,宇烈科工常務副總經理翟會民登錄“企業上云”發現“產能設備”板塊有“共享功能”。看到近鄰長羽航空就上線有“熒光檢測”設備共享,300米的空間距離,翟會民算賬發現,通過“長羽航空”熒光檢測線完成零件無損檢測可直接降低一半的成本。“利用數據平臺、網絡數據進行資源共享,補齊了產業鏈短板,讓每一個嵌入鏈中的企業都能受益。”翟會民說。
與此同時,“企業上云”平臺的“航科數票”功能為企業提供了新的線上“金融服務方案”。
10月10日,西安井田亞迪鐵心制造有限公司需要購置總金額35萬元的硅鋼原材料,只見財務負責人李改苗登錄“企業上云”平臺,選擇“航科數票”模塊的“商票直貼”功能,點擊“立即辦理”便進入“以票換錢”環節。后臺銀行等金融機構“接單”發布反饋信息,李改苗篩選適合的金融服務后進入“票據貼現”環節。現場觀察,記者注意到,短短半小時,李改苗就輕松解決了企業融資需求。
“保姆式”服務“走出去”
打通“快車道”擴產能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這塊位于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園區的巨石上8個醒目大字激勵著園區內中小企業開拓創新。閻良區(航空基地)一企業負責人說,今年3月,他曾跟隨西安市閻良區(航空基地)的產能釋放“上門行動”小分隊來此“取經”拓展產能。
“這條虛擬仿真生產線,可以實現從設計、安裝、調試 、交付的完備過程嗎?”“工業物聯網如何在智能裝備領域和離散制造領域服務落地?”“傳統制造業與技術相融合,成效遠超預期!”一個個閻良區(航空基地)本土企業一邊參觀學習,一邊求索發展。
深入“大灣區”擴產能并非個例,而是“走出去”的工作之一。為了擴產能,閻良區(航空基地)先后開展了一系列“架橋鋪路”工作。如,“政企組團對接搶抓訂單”“搭建對話平臺陪伴走訪”“系列推介活動搭臺建圈”等。
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閻良區(航空基地)已分36個批次組織120余家企業“走出去”,拜訪行業龍頭鏈主企業41家。其中,興航航空、康鋮機械、康本材料等8家重點企業直接新增訂單約2.46億元;西安市航空集群與上海市新能源汽車集群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以往,我們只是派出招商隊伍,推介區域發展區位優勢和服務。現在我們以‘保姆式服務’讓企業走到臺前,在以空天產業鏈的集群優勢展現區域活力的同時,由政府部門背書,帶著企業闖市場,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西安航空基地招商相關負責人說。
強科技為發展賦動能,擴產能為企業謀發展,優服務為企業解難題。“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先進制造業集群效應,提升轉化能力,加快人才聚集,激發創新活力,為加快西安‘雙中心’城市建設積極貢獻力量。”閻良區(航空基地)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