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關于印發2022年第2期“安全知識月月學、事故警鐘月月敲”學習資料的通知
區安委會各成員單位:
現將“安全知識月月學、事故警鐘月月敲”2022年第2期資料印發給你們,請各單位認真組織學習討論和實踐應用,進一步提升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知識水平,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隱患檢查排查和應急管理能力,齊心協力確保全區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確保安全穩定的經濟社會環境。
請各單位收集整理好學習情況資料,專檔留存備查。
請各單位將此件發送至各有關生產經營單位組織學習。
西安市閻良區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
2022年2月22日
(聯系人及電話:張國林,86865567。)
資料1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論述
摘 編
我國城市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下水道淹死人,樓房倒塌砸死人,各類火災燒死人的事件時有發生,各地不斷出現“樓歪歪”、“樓倒倒”等問題,很讓人揪心。無論規劃、建設還是管理,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關、質量關,并把安全工作落實到城市工作和城市發展各個環節、各個領域,這是一條硬杠杠。
資料2
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改進措施建議
(一)大力提高領導干部風險意識和應急處突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是我們做好防范化解風險挑戰各項工作、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艱難險阻的科學引領和根本遵循。建議把《習近平關于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列為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專題,中組部、中宣部、應急管理部等相關部門組織專班開展干部輪訓,各級黨校作為必修課內容,推動各級領導干部樹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增強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能力和水平,有力應對好各類災害風險挑戰,切實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以實際行動和實際效果做到“兩個維護”。同時,把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作為案例納入干部培訓內容,開展實戰化教學。對新調整上任的各級領導干部,要及時組織上崗前后專題培訓,了解應對各類災害的自身職責和要求,具備防災減災救災和應急處置基本能力。
(二)建立健全黨政同責的地方防汛工作責任制。落實地方黨委政府防汛救災主體責任,實行防汛救災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細化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和其他班子成員的防汛救災職責,壓緊壓實日常防范和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領導責任。完善防汛抗旱指揮部的響應預案和運行制度,關鍵時刻必須堅持指揮部的統一領導指揮,明確班子成員之間具體分工,特別是明確防汛關鍵時段的具體崗位和具體職責,一旦出現重大險情第一時間進入崗位、高效運轉。地方黨政主要負責人首先要在指揮部靠前指揮、坐鎮指揮、掌控全局,注重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充分聽取專業團隊的意見建議,防止經驗主義;赴災害現場時必須明確其他負責人坐鎮指揮,并與指揮部保持信息暢通,始終了解全局、正確決策。推動把履行防汛救災職責、處置突發事件情況納入黨委政治巡視和干部考核內容,注重實際效果考核。建立重大災害調查評估制度,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都要認真調查,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補齊短板,對表現突出的干部予以表彰,對存在失職瀆職行為的嚴肅追責問責。
(三)深入開展應急管理體制改革及運行情況評估。各地應急管理體制改革進展還不平衡,既有地區之間的橫向不平衡,也有省市縣鄉之間的縱向不平衡。建議各地全面組織評估,并把評估工作與深化改革統一起來,系統查找指揮機構設置、部門職責界定、專業人員和機構支撐、運行機制等方面與實現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的差距,以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建立健全統一權威高效的應急指揮機構,發揮好應急部門的綜合優勢和各相關部門的專業優勢,建強指揮班子,完善制度機制,強化專業機構支撐,實現“化學反應”。
(四)全面開展應急預案評估修訂工作,強化預警和響應一體化管理。預案評估修訂要與健全制度相結合,實化細化指揮長和各有關部門及相關單位的具體責任、應答機制、行動措施,強化演練磨合和日常檢查,發布預警信息后依據預案和制度啟動響應、落實措施,并及時向指揮部反饋行動進展情況,確保關鍵時刻管用頂用。建立健全極端天氣和重大風險研判機制,量化預警和應急響應啟動標準,規范預報預警信息發布,建立健全預警與應急響應聯動機制,按規定及時采取“三停”(停止集會、停課、停業)強制措施。加強預案內容審核和預案銜接把關,增強預案體系整體性、協調性、實效性。加快自然災害防治相關法律法規制修訂。
(五)整體提升城市防災減災水平。把極端天氣應對、自然災害防治融入城市發展有關重大規劃、重大工程、重大戰略,完善防洪排澇標準和醫院、地鐵等公共服務設施的抗災設防標準,實現城市防災減災能力同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各城市特別是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要深入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將重大風險隱患整治列入“十四五”規劃,舍得花錢,舍得下功夫,下決心補齊城市特別是北方城市防洪排澇設施欠賬,強化重大生命線工程安全保障,對位于地下空間的備用供電、排水泵站、高價值設備等關鍵設施實施分類改造,并修訂相關標準,強化封閉、抗淹、遷移等安全保護措施,確保運行安全。嚴格管控違法侵占河道行為,提升城市氣象和水文監測預報能力,實行洪澇“聯排聯調”,防范系統性風險。普遍建立城市安全綜合風險監測預警中心和基層應急管理站所,建強基層消防站。加強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和各專業搶險工程力量建設,優化抗洪搶險、排水排澇、水域搜救等裝備配備,特別是在重點區域、重點部位配備海事衛星電話、長航時通信無人機、應急發電車等特殊裝備,提高斷路、斷電、斷網等極端情況下的應急保障能力。
(六)廣泛增強全社會風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在全社會廣泛開展防災減災救災宣傳教育,宣傳教育等部門要充分發揮各類媒介作用,深入淺出解讀典型案例和血的教訓,切實增強群眾防范風險的警覺性。借鑒日本、德國等國經驗,把防災和安全教育從基礎教育抓起,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突出相關內容,推動防災減災救災知識進教材、進校園、進社區、進職業培訓。拓展形式豐富的實踐演練活動,建設各級防災減災救災教育培訓基地、科普體驗場館,激發公眾興趣,增強培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