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政策制定者解讀《西安市閻良區糧食應急預案》
一、解讀人
聯系人:惠妮娜
電 話:029-86861899
二、政策背景
《西安市閻良區糧食應急保障預案》(閻政辦發〔2019〕3號)于2019年1月8日印發實施以來,作為保障糧食供應的專項預案,在推動閻良區糧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升糧食應急保障能力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尤其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隨著閻良區機構改革,糧食應急工作指揮部成員單位機構名稱及職能有了較大變化,加之糧食安全保障形勢不斷發生變化,糧食應急體系建設賦予了新的內涵,同時《西安市糧食應急預案(2020年版)》(市政辦函〔2020〕117號)于2020年9月30日印發,對糧食應急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原應急預案與當前閻良區糧食應急管理實際工作已經不相適應。為此,修訂和完善《西安市閻良區糧食應急保障預案》十分必要。
三、出臺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辦法》《西安市應急預案管理辦法》《西安市糧食應急預案》《西安市閻良區(航空基地)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西安市閻良區區級儲備糧管理辦法》《西安市閻良區區級應急成品儲備糧油管理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四、目標任務
建立健全糧食應急響應機制,提高預警和應對能力,規范應急處置工作,及時有效地應對和消除因重大自然災害、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糧食市場供求異常波動,保障閻良區糧食市場基本穩定,維護正常的糧食流通秩序。
五、主要內容
《預案》共8章,分別是總則,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監測、預警和報告,應急響應,后期處置,保障措施,預案管理,附則。
(一)總則
明確適用范圍和工作原則,對糧食應急等級劃分、分級響應、應急預案體系等進行了說明。
1.明確適用范圍。預案適用于閻良區行政區域內糧食應急狀態下,對原糧及成品糧采購、調撥、加工、運輸、供應和進口等方面的應對工作。
2.明確閻良區級糧食應急狀態劃分。參照市級預案,本預案將閻良區區級(Ⅳ級)糧食應急狀態劃分為緊張、緊急、特急三種狀態,并根據閻良區的實際情況,確定不同狀態下的啟動條件。
3.建立預案體系。本預案為《西安市閻良區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體系的組成部分,是區級專項應急預案,統領全區糧食應急處置工作。下級預案包括:區級相關部門編制的應急預案內容涉及糧食應急響應部分;各區級糧食應急加工(供應)企業制定的實施方案。本預案與下級預案(方案)共同組成閻良區糧食應急預案體系。
(二)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對閻良區糧食應急工作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進行了明確,強化部門間協同運轉。
1.明確閻良區應急指揮機構。區政府成立閻良區糧食應急工作指揮部,統一指揮全區糧食的應急處置工作。總指揮由分管副區長擔任,副總指揮由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擔任。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2.規定各成員單位職責。根據最新“三定”方案,明確各成員單位的糧食應急職責。
(三)監測、預警和報告
對糧食市場風險防控、監測預警體系、市場波動應急報告制度等進行了規范。
1.明確監測預警體系。由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在全區各區域設置市場監測網點,明確責任人,對糧食市場供求及價格變化情況進行定期監測,發現異常立即上報。當研判可能發生區級(Ⅳ級)以上糧食應急狀態時,區糧食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及時向各成員單位發出預警信息。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做好應急準備工作
2.明確信息報告對象及時限。區糧食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是全區糧食市場供求異常波動的接警、報警機構。當發生嚴重自然災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引起公眾恐慌,造成糧食市場異常波動時,區糧食應急工作指揮部辦公室應及時了解情況,向區政府、市糧食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四)包括響應程序、響應分級、響應終止
1.規定應急響應程序。當閻良區出現糧食市場異常波動時,區糧食應急工作指揮部辦公室立即組織財政、應急、投資商務、市場監管等有關部門進行分析研判。達到啟動條件后,由區糧食應急工作指揮部辦公室報請區政府啟動本預案,同時通知各成員單位開展處置工作,并將啟動情況上報市糧食應急指揮部。
2.明確不同響應狀態下的應對措施。緊張狀態下,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迅速落實各項應急措施;緊急狀態下,由區發改委和區財政局提出區級儲備糧動用意見及動用方案,報區政府批準,其他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做好糧食調撥保供;特急狀態下,實行糧食定量供應,向市政府申請支援。出現國家級(I級)省級(Ⅱ級)和市級(III級)糧食應急狀態后,區糧食應急指揮部按照國家、省政府、市政府的部署做好各項糧食應對工作。
3.明確響應終止內容。區糧食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匯總各方信息,組織相關部門研判,判定區級糧食供應充足,糧食流通秩序正常時,由區糧食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請區政府決定響應終止。
(五)后期處置
包括調查和總結、善后處置。
1.規定調查和總結。糧食應急結束后,區糧食應急指揮部組織各成員單位,對應急處置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必要時開展專題調查,查找事件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制定預警防范措施,完善應急預案。
2.規定善后處置相關內容。對糧食等物資的使用情況及各項財務支出進行審核、審計,對審核認定的項目進行及時清算。對動用后的區級糧食儲備物資要及時按規模進行補充。對征用糧食經營者的糧食、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等依法給予合理補償。根據應急處置情況施行獎懲制度。
(六)應急保障
包括糧食庫存保障、應急加工和供應能力保障、運輸能力保障、資金保障、電力保障、通信保障。
主要明確各應急保障的牽頭單位,夯實責任,將各項保障措施落到實處。
(七)預案管理
包括預案宣傳、教育、培訓、演練和備案內容。
1.明確應急演練頻次。區政府應每3年組織開展1次糧食應急預案演練。
2.規定預案備案有關內容。本預案經區政府批準后印發實施,報區應急管理局備案,抄送市發改委(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八)附則
包括預案解釋和預案實施。
六、新舊政策差異
(一)優化響應分級
對糧食應急級別進行了進一步區分明確。按照市級預案規定,將閻良區級糧食應急狀態區分為緊張狀態、緊急狀態、特技狀態三級,同時根據閻良區街道和糧食應急管理等實際情況,進一步明確各應急狀態的所屬情形。
(二)統一分工協作
本《預案》對閻良糧食應急工作指揮部及其成員單位職責,做出了清晰明確的要求。一是對副總指揮長進行重新明確;二是結合閻良區機構改革情況,對相關成員單位的職責和名稱進行了修改;三是增加了區應急管理局、閻良區供電分公司、閻良區糧食總公司作為成員單位。
(三)強化事前準備
預案設置“監測、預警與報告”內容,提高動態監測、實時預警能力,推進風險防控工作科學化、精細化,力爭把風險化解在源頭。要求糧食經營企業按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陜西省糧食經營者最低和最高庫存量標準》的要求,保持必要的糧食庫存量,并承擔政府規定的最低和最高庫存義務。在保障糧食儲備量的條件下,建立以糧食儲存、加工、運輸、銷售為網絡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保證應急糧食的加工和供應,維護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
(四)加強可操作性
本《預案》的編制從應急預案的真實性和實用性出發,以強調預案實際操作為導向。新修訂的《預案》是根據閻良區具體情況來編制的真實、實用的預案,完善了糧食應急響應啟動條件、處置程序、糧食應急供應網絡和應急保障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