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著西安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性現代化大城市的發展目標,產業發展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國內外城市間的競爭其實就是產業競爭,產業競爭力是城市競爭力的直接來源。
“產業強市”需要尋求一條清晰的產業發展路徑。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用了近兩年時間,對我市主體產業、主體產業區和主要部門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研,在系統分析和論證基礎上,形成了西安市第一部《產業發展白皮書》,并于昨日正式發布。
對比篇
西安產業地位
●《白皮書》原音
西安市產業競爭力綜合指數為11.16,在副省級城市中排第13位(長春市因為部分數據空缺,不參與排名),前三位分別是深圳市、廣州市和杭州市。
副省級城市產業競爭力綜合指數
城市 | 廈門 | 西安 | 哈爾濱 | 濟南 |
綜合指數 | 9.97 | 11.16 | 11.19 | 12.05 |
城市 | 沈陽 | 成都 | 大連 | 武漢 |
綜合指數 | 12.90 | 14.00 | 14.17 | 14.78 |
城市 | 寧波 | 南京 | 青島 | 杭州 |
綜合指數 | 17.98 | 17.98 | 18.69 | 20.97 |
城市 | 廣州 | 深圳 | 長春 | |
綜合指數 | 26.14 | 31.88 | / | |
●解讀
從綜合指數上看,西安市同沿海城市差距比較明顯,但是與東北老工業城市哈爾濱和沈陽差距不大,與濟南的差距也比較小。
綜合指數由基礎資源層、核心競爭層和產業表現層三個部分組成。
△基礎資源層。整體上看,西安市基礎資源指數為5.11,位列第12位,位于濟南和哈爾濱之間。綜合而言,西安市的人力資源較為豐富,但是資源瓶頸導致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有限,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同時注重財富積累,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撐。
△核心競爭層。從三次產業結構看,西安市的三次產業結構合理,形成穩定的“二、二、一”格局。就西安目前而言,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所占比重較小,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夠強勁,說明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的發展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支持。
在副省級城市中,西安市擁有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數均列第4位;高校規模列第3位,僅次于武漢和廣州;科技競爭力列第6位。綜合來看,西安市的創新力指數,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在第4位,進行創新活動的資源優勢較為明顯,應該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資源優勢向競爭優勢的轉化。
△產業表現層。企業整體表現一般,提升空間較大。截至2005年,西安市擁有上市公司18家,中國企業500強企業5家,在副省級城市中的位次均為第10位;截至2006年9月,西安市共擁有中國名牌產品13個,在副省級城市中排第6位。
相對于豐富的資源,產業綜合表現不佳,在副省級城市中位列第14位(長春市因為多個指標數據空缺,暫不進入排名),相對于其豐富的基礎資源,產業表現是差強人意的。從指標及位次上可以看出,西安市的經濟總量規模較小,產業外向度不高。
●不足
通過對選取的指標的分析處理發現,西安市產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科技實力強,經濟(產業)弱”。
二是大企業集團缺位,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
三是名牌產品數量和影響力有待提高。
定位篇
產業新格局
●《白皮書》原音
西安市工業及服務業主要產業可歸類為先導產業、明星產業、金牛產業。
先導產業 | 明星產業 | 金牛產業 | |
工業 | 航空航天產業 新材料產業 | 汽車產業 電子信息產業 生物醫藥產業 | 機械設備制造業 食品飲料業 |
服務業 | 軟件產業 會展業 | 物流業 文化產業 金融保險業 | 旅游業 教育 科研和技術服務業 |
●解讀
△先導產業新格局:“一軸一圈一基地”
一軸———工業先導產業軸
北起閻良航空產業基地、經渭北能源化工業聚集區、經開區新材料產業基地、浐河經濟開發區納米科技產業園,至韋曲航天產業基地。
一圈———會展及總部經濟圈
六大會展集聚區:曲江國際會展聚集區、浐灞會展聚集區、高新區高新技術展覽展示區、城墻內國際文化交流區、三橋國際汽車專業會展區、閻良航空會展集聚區。
四大總部商務中心:高新區總部商務中心、新北城總部商務中心、閻良總部商務中心、浐灞生態區總部商務中心。
一基地———軟件產業基地
依托西安高新區,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國際知名軟件企業,建設西安國際軟件園,打造國內軟件產業總部基地、研發基地,世界一流的軟件加工、出口基地,形成國際知名的軟件外包中心、商業流程外包中心和軟件人才培育基地。
△明星產業新格局:“兩城兩基地”“1+3+4+
兩城兩基地———南北兩大汽車城、電子信息與生物醫藥兩大產業基地
1+3+4+5———形成秦嶺北麓文化長廊;三大商業圈(中心商業圈、二環商業圈、三環商業圈);四大文化產業區(曲江文化產業核心、老城(唐皇城)區文化產業聚集區、臨潼文化產業聚集區、周至文化產業集聚區);五個物流產業主節點(新筑物流園區、六村堡空港物流服務中心、臨潼物流園區、浐灞物流中心、長安引鎮倉儲物流中心)。
△金牛產業新格局:“四帶一區一基地”
四帶———機械設備產業集聚帶、教育研發服務集聚帶、文化旅游及休閑旅游發展帶
一區———閻良航空工業旅游試點區
一基地———食品飲料產業基地
△產業布局空間拓展———“渭北能源化工產業聚集區”目前,西安市雖已分別與榆林、延安簽訂了“加快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和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也和延安、榆林和咸陽三市做了多次溝通和銜接,但進一步激發陜西省政府、陜北及咸陽對該項目的重視和支持急需西安市盡快做好充分準備,先行擬定詳細可行的“渭北能源化工產業聚集區”規劃。
基于對西安產業布局的重新梳理和分析,借鑒國內外能源化工產業布局的經驗,我市應盡快開始詳細規劃“渭北能源化工產業聚集區”,此舉不但可以拓展現有產業空間,更是為承接陜北能源化工基地產業鏈提供必要支撐。
目標篇
發展總目標
工業:到2020年總產值達到8800億元。把西安建成世界知名的科技創新城市,中國最大的航空航天高技術產業基地、西部重要的汽車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技術領先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服務業:以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為主體,以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為支撐,特色鮮明、運行高效。使西安成為國際旅游中心城市,國內領先的科研基地和總部基地、創意中心,西部重要的商貿、物流和金融中心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