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周駿) 記者昨日從市建委獲悉,我市2008~2012年住宅建設規劃已經市政府批準。按照規劃,未來5年內,將有近6000萬平方米的住宅陸續進入房地產市場,其中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占總量的10%左右。
5年后人均面積30平方米以上
市建委開發處負責人昨日表示,以2007年末我市規劃區內住房存量1.15萬平方米,2008~2012年存量住房自然淘汰300萬平方米,2012年末竣工5221萬平方米,規劃區人口規模544.18萬人來計算,到2012年末,西安市人均居住建筑面積將達到30.15平方米。
根據規劃,2008~2012年,我市住房供應總量為5866萬平方米,其中普通商品住房3654萬平方米,占供應總量的62.29%;經濟適用住房573萬平方米,占供應總量的9.77%;單位職工住房554萬平方米,占供應總量的9.44%;城中村改造安置用房864萬平方米,占供應總量的14.93%;棚戶區改造安置用房199萬平方米,占供應總量的3.39%;廉租住房22萬平方米,占供應總量的0.38%。其中,套型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商品住房,占各類商品住房供應總量的比例達到70%以上。此外,2008~2010年,我市將籌集1080萬元,用于對低保家庭的廉租住房租金補貼,2011~2012年,保障范圍將擴大到低收入無房家庭(見附表1)。
城南住宅供應量最大
2008-2012年,我市新增各類住房的空間布局為:城北約占21%,城南約占26%,城西約占17%,城東約占23%,其他(包括長安區、臨潼區、閻良區、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西安航天科技產業基地)約占13%(見附表2)。
小區規劃更科學市民居住更愜意
我市今后建設的住宅項目將嚴格按照規范進行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根據規范,主城區住宅小區平均綠地率:新區建設不應低于30%,舊區改建不宜低于25%;居民汽車停車率不應小于10%;采用集中供熱的住宅面積達到同期住宅開發總面積的40%。住宅小區的管理和服務應當堅持以人為本,滿足不同居住者的不同要求,營造人性化生活環境。此外,住宅小區建筑形式還要結合我市自然和人文環境,挖掘地方民族傳統特色及當地的歷史、文化、民風,融入地域文化的內涵。建設一批既與傳統民居一脈相承,又體現多元文化的融合,同時符合當代居住特點的住宅小區。
著力解決困難家庭住房問題
為切實解決我市最低收入及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建設規劃明確提出要健全和落實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合理確定經濟適用住房的建設規模,嚴格控制供應對象、建設標準、銷售價格,規范建設、交易和管理行為。今后,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鎮建設規劃的前提下,我市將優先考慮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的用地,確保此類用地及時快速到位,為建設項目及時開工建設創造條件,從而緩解商品住房的供需矛盾,控制房價上漲幅度,保障最低及低收入家庭居住用房需求。
此外,我市還將加強對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用地管理,明確此類建設項目供地條件。嚴格控制經濟適用住房的銷售管理,向社會公開房屋建設成本構成和住房售價因素構成,接受消費者和社會監督,依法規范經營行為。同時進一步規范經濟適用住房銷售行為。明確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界限、購買對象條件、購買程序、價格確定辦法,并制訂監督查處辦法及上市交易辦法等。嚴格加強管理,規范經濟適用住房的銷售行為,嚴禁開發商擅自更改銷售價格,確保經濟適用住房性質不變。
注重解決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在我市加快解決最低及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并初步取得成效的同時,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正變得越來越突出,需要政府給予適當的幫助。幫助中等收入家庭解決好住房問題,是健全住房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擴大內需、調整消費結構的重要舉措。
我市將實施雙限房試點建設工作。雙限房試點工作將以國務院有關文件為依據,結合實際情況具體進行。今后,我市將采取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雙限房建設用地,并提出限制銷售價格、限制住房套型面積、限制銷售對象等要求,由開發企業通過公開競爭取得土地,并嚴格執行限制性要求開發建設和定向銷售。
繼續實施單位職工住房建設
按照規劃,今后我市各單位進行職工住房建設時,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和單位發展計劃,所用土地限于單位自用土地。單位職工住房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規定,承擔建設項目的質量責任,依法實行項目法人招標制度、工程監理制度和質量監督制度,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參加單位職工住房建設的對象,應當限定在單位職工住房建設單位中未享受房改政策的無房戶和符合市政府規定的住房困難家庭。已經享受房改政策購房或者領取住房補貼的,以及購買了經濟適用住房的,不得參加單位職工住房建設。已經參加單位職工住房建設的職工,不得再次參加單位職工住房建設。租住單位公有住房的職工,應當在退出租住的公有住房后,方可參加單位職工住房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