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9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全面介紹了氣候變化對中國的影響、中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以及中國對此進行的體制機制建設。
白皮書指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經濟發展水平低、氣候條件復雜、生態環境脆弱,易受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其影響主要體現在農牧業、森林與自然生態系統、水資源和海岸帶等方面。
農牧業將受負面影響
白皮書指出,氣候變化對中國的森林和其他生態系統產生了一系列影響,未來氣候變化將使生態系統脆弱性進一步增加。
白皮書還說,未來氣候變化將使中國的內陸湖泊進一步萎縮,濕地資源減少且功能退化;冰川和凍土面積加速縮減,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多年凍土空間分布格局將發生較大變化;生物多樣性減少。
白皮書強調,未來氣候變化對中國農牧業的影響仍以負面影響為主,小麥、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可能以減產為主。
北方地區干旱化趨勢加劇
白皮書指出,氣候變化已經引起了中國水資源分布的變化,氣候變暖可能將增加中國北方地區干旱化趨勢。進一步加劇水資源短缺形勢和水資源供需矛盾。
白皮書說,氣候變化將增加疾病發生和傳播的機會,危害人類健康;增加地質災害和氣象災害的形成概率,對重大工程的安全造成威脅。
近30年海平面上升9厘米
白皮書指出,近30年來,中國沿海海表溫度上升了0.9攝氏度,沿海海平面上升了90毫米。引發海水入侵、土壤鹽漬化、海岸侵蝕等問題。
白皮書表示,未來中國沿海海平面預計將繼續升高。海平面上升還將造成沿海城市市政排水工程的排水能力降低,港口功能減弱。
近百年中國氣溫升高了1.1℃
白皮書指出,據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最新觀測結果顯示,中國從1908年到2007年的近百年來地表平均氣溫升高了1.1攝氏度。自1986年以來,中國已經歷了21個暖冬,2007年是自1951年有系統氣象觀測以來最暖的一年。
調整資源價格將考慮弱勢群體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在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調整資源價格有利于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中國情況比較復雜,煤、油、糧食等價格有些倒掛的情況,將根據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適時作出一些調整。但調整時會考慮受影響最大的弱勢群體生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