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開篇語:
小社區,大天地,在社區這片最基層的土地上,無數社區工作者默默耕耘,在他們眼里,凡是居民百姓的事,都是天大的事。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用創新舉措破解治理難題、以實際行動服務社區居民,詮釋著敬業奉獻、勇于創新的崇高精神,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一致認可。為進一步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現推出【社區工作者風采】專欄,集中展示社區工作者風采風貌,捕捉社區工作者感人瞬間,分享社區工作者典型事跡,激勵廣大社區工作者砥礪前行、創新奮進,以先進典型作為示范引領,以榜樣力量講好社區故事。

新華路街道航飛社區 肖倩
在社區這片充滿煙火氣的土地上,總有一些身影穿梭于樓棟之間,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換取信任。航飛社區的肖倩,便是這樣一位扎根基層十年的“片區主心骨”。從違建拆除時的居民抵觸到疫情期間的全民配合,從人口普查時的閉門羹到如今被親切喚作“小肖”,她用十年光陰書寫著社區工作者的堅守與擔當。作為“三長兩員”試點社區的優秀片區長,她以“腳步丈量、骨干引領、搭建賦能、議事協商”四重奏,奏響了社區治理的和諧樂章。
常態化走訪里的民生溫度
肖倩的民情記錄本上,寫滿了“走訪清單”。她將重點場所、老年群體、困難家庭等六類對象納入自己的走訪版圖,每周她都帶著問題清單入戶、揣著惠民政策上門。在她負責的航飛小區西院,總能看到她與大爺大媽圍坐嘮家常的身影。“阿姨,您最近身體怎么樣啊?”“您需要社區為您做什么嗎?”“您對社區或者物業有什么意見或者建議嗎?”她用最誠懇的方式捕捉居民最真實的訴求。曾有居民反映院門口減速帶設置不當,導致非機動車繞行剮蹭風險,她當即聯系物業與業委會現場辦公,當天便拆除了障礙設施,居民群里收獲一片贊譽。




察言觀行中發掘骨干
肖倩深知“單絲不成線”的道理,在日常走訪中格外留意發掘居民骨干,退休老黨員、熱心業委會成員、年輕志愿者都是她的“重點觀察對象”。業委會副主任李偉因疫情期間出色的志愿服務能力,被肖倩主動動員擔任樓棟長,鼓勵他牽頭調解鄰里糾紛,參與社區基層治理。如今,她負責的片區已組建由4名樓棟長、11名單元長構成的骨干隊伍,他們像毛細血管般深入每個樓棟,成為社區治理的“神經末梢”。


搭臺賦能中激活動力
在肖倩的推動下,樓棟長被賦予事務知情權、建議權等 “四權”,明確信息收集員、政策宣傳員等“六大員”職責,她牽頭制作了“積分本”,組織崗前培訓并發放工作牌、手電筒等物資。在樓棟長工作群里,每天都有居民訴求與解決方案的實時互動;公示牌上的骨干照片與職責,讓他們倍添榮譽感。單元長劉阿姨感慨:“戴上工作牌那一刻,就覺得肩上有了責任,居民找我辦事更有底氣了”。肖倩笑言:“現在樓棟長們比我更熟悉片區情況,他們就是社區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議事協商中煥發活力
肖倩將“提、議、辦、評”工作法深植社區治理。樓棟長們在日常走訪中收集電動車上樓充電、綠化帶雜亂等民生議題,通過“樓下議事會”邀請居民代表、物業、街道科室共商對策。針對電動車安全隱患,經多次議事會碰撞,最終形成“加裝梯控 +改建充電車棚”的方案,施工時棟長及單元長擔任監督員,完工后組織居民評議,滿意度達98%。這套閉環機制讓居民從“旁觀者”變為“決策參與者”,真正實現“事情有人辦、好壞大家評”。


十年社區路,一顆為民心。肖倩用腳步編織民情網絡,用骨干延伸治理觸角,用議事激發自治活力,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擔當。正如她所說:“社區治理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唯有帶著真心前行,才能讓家園更有溫度。”這便是萬千社區工作者的縮影 —— 以微光匯聚星河,用初心守護萬家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