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下半年,北屯街道黨工委錨定黨建引領“八個突出、一個確保”目標任務不放松,全力推進特色產業、集體經濟、人居環境、耕地保護等持續向好發展。
以“梨”為媒,加速酥梨產業轉型發展
一是依托李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全資控股注冊陜西李橋酥梨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擇優選聘職業經理人,變既往果農“單打獨斗”為公司化管理、市場化運營。二是深挖閻良地域特色、李橋人文特點、酥梨生產特征,敲定包裝禮盒、文創產品等營銷載體,實現批量生產。三是借“農民豐收節”之機,籌劃舉辦酥梨品鑒大會、優質果農評選等特色活動,叫響農文旅區域品牌。四是采用土地流轉、地塊置換、攜樹入股等群眾認可的方式,設定酥梨集中種植區,聘用雨露家庭農場、李橋酥梨專業合作社等專業團隊提供全流程專業化管護。五是以李橋村現有直播間為陣地,籌措資金、配齊設備,聘請專業團隊指導完成平臺注冊、設備調試、直播培訓等前期工作,發布鄉村直播人才招募令,探索科技助農新路徑。六是主動聯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團隊,圍繞品種改良、病害防治、地力提升等關鍵環節,開展實地指導、技術支持和幫扶合作,擇優培育適宜當地生長、市場認可度高、經營效益好的優質品種,深化“校地”協同發展新成效。七是結合酥梨產業發展形勢,在集中種植區,探索“認領一顆梨”等公益性營銷手段,利用科技手段便于客戶隨時掌握梨樹生長狀況,解決種植人員空心化現狀。
發展“小菌菇”,帶動“大產業”
一是圍繞李浩菌菇的產品優勢、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等開展實地調研。二是依托李浩紅蓮家庭農場現有菌菇產品,啟動商標注冊、包裝設計、產品展銷等前期準備工作,同步在項目申報、園區規劃、品牌宣傳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服務指導。三是探索“黨支部+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社會資本+農戶”的發展路徑,發揮村級組織的社會公信力,在產品宣傳、融資合作等關鍵環節提供組織保障;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為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通過社會資本介入,加速解決園區發展建設資金瓶頸;鼓勵農戶參與,解決園區日常生產用工需求,實現家門口就業,切實增加群眾收入,發揮各方優勢、實現互利共贏。
算好“三筆賬目”,破除集體經濟發展壁壘
一是算清“固定賬”,依托清產核資系統、“三資三化”平臺,組織召開集體經濟發展專題會,幫助村組全面理清資產情況。二是算準“流動賬”,確保今年下半年到期合同續簽發包順利完成;落實專人保障,符合交易條件合同全面入場交易,做到“到期即續、應進必進”。三是算好“未來賬”,緊盯航空基地發展需求,深挖轄區資源稟賦,圍繞企業融資、物業服務、市場經營、門面房租賃、閑置資源盤活等渠道,發展“一村一業”,增加集體收入。
落實“四項措施”,提升村莊整體環境
一是向上對接爭項目,持續跟進農林、水務、城管等部門下半年項目意向,爭取更多項目資金和配套設施落地北屯。二是多措并舉抓整治,嚴格執行人居環境、河道管理2項制度,豐富“周整治、月檢查、季評比、年觀摩”開展形式,竭力鞏固村組整治成效。三是壓實責任促提升,緊盯村“兩委”干部、村莊保潔員、河道巡查員、公廁管理員等關鍵崗位,加大日常巡查頻次和問題反饋力度,全方位提升工作標準。四是科技賦能強治理,針對現有設定點位和易偷到亂倒區域,選取部分村組試點,全面安裝視頻監控設備,指導做好規范設置,隨時監測反饋點位現狀和異常情況,提高村組治理管理能力。
完成“五個任務”,?壓實耕地保護責任體系
一是緊盯村級田長、網格員等關鍵少數,在日常巡查、村莊規劃、產業發展、土地利用等方面指導用好土地管理一張圖,加大巡田效率、提升監管力度,從源頭上減少耕地保護問題新增反彈。二是全域開展設施農業用地使用現狀摸底調查,避免“大棚房”問題新增反彈。三是全面統計村莊閑置宅基地、剩余建設用地情況和農戶申請意向,持續開展農村宅基地申報審批程序政策宣傳和業務培訓,為轄區宅基地審批管理提供土地資源、數據支撐和政策保障。四是嚴把時間節點和工作標準,統籌推進存量圖斑整治銷號;提早摸排潛力資源,扎實開展下半年“非農化”“非糧化”等整治任務。五是主動爭取無人機統防任務,擴大區域病蟲害防治面積,確保“三秋”和全年糧食收種任務順利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