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在閻良活躍著這樣一群網格員他們在基層大大小小的網格里發光發熱成為基層治理的“千里眼”和“順風耳”也成為群眾的貼心人
近年來,閻良區不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方式,以網格為著力點,堅持黨建引領,以多元共治為抓手,深化“網格+”工作機制,全區社會治理水平有效提升,社會大局持續平安穩定,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黨建引領建強基層治理“主心骨”
閻良區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核心,把黨的領導融入市域社會治理全過程、各環節,推動各項政策在基層社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據了解,閻良區一方面強化體系構建,建成區、街、社區(村)三級互通的綜治網格中心113個,實體化運行,將全區劃分為180個基礎網格(含航空基地)和8個專屬網格,接入西安市社會治理綜合指揮平臺,將黨建、綜治、司法、城管、應急、環保、市場監管等社會治理一線業務集中整合納入基礎網格,初步形成網格采集、資源共享、聯動處置的工作體系;另一方面創新治理模式,構建“單位包聯、隊伍包抓”工作體系,根據村(社區)體量確定N個包聯部門(1個牽頭部門和若干個配合協助部門),以村(社區)黨組織為1個核心單元組建工作服務隊,全覆蓋包抓N個村組院落、小區樓棟,將責任的觸角延伸到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各社區(村)結合實際,開展各具特色的網格黨建活動,形成了福美社區以黨組織為核心,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為主體,相關職能部門參與的“五方聯動”共治共建模式;鳳凰街社區“社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業主委員會+匯中物業”四方聯動治理模式;航空二路社區“紅色議事廳”、潤天花苑社區“樂桑榆”“樂享銀齡”等一系列黨建服務品牌,在網格中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行”。
法治保障筑牢基層治理“壓艙石”
我們社區一戶人家養鴿子,因噪音和環境污染問題,與鄰居的矛盾持續多年,經社區干部多次調解,效果不佳。自從政法力量下沉網格,經法官、網格員、社區干部共同努力,問題得到圓滿解決。”紅旗小區社區干部石某說道。
閻良區以增強網格專業力量為牽引,強化法治保障,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加強了訴源治理,推進了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
編警入網格。閻良區按照“政法干警全參與,網格范圍全覆蓋”的總要求,全面推行政法干警入網格工作,確保入網格干警有目標、有任務、有方法。以就地就近、便于工作的原則,將138名政法干警以網格指導員身份編入網格,實現了每個網格都有警官、有檢察官、有法官,政法力量真正下沉一線網格。
工作駐網格。閻良區在全市率先推行法律文書網格化送達,協助送達法律文書近百件,努力破解法律文書“送達難”困境。在全市首家建立“網格+公益訴訟”機制,掛牌成立“網格+檢察業務”融合治理辦公室,通過社會治理綜合指揮平臺移送生態安全和未成年人保護、司法救助等涉檢案件線索50余件,為網格嵌入檢察職能,以法治方式解決社會治理難題。
解紛在網格。閻良區推行巡回法庭、司法所入駐街道綜治網格中心,延伸法律服務觸角,將矛盾歸集分類為網格員巡查發現的糾紛、區法院審查適用訴前調解的糾紛、群眾尋求司法所(街道調委會)調解的糾紛,在征求當事人意見的基礎上,實行即接即辦就地化解,通過平臺流轉化解各類矛盾糾紛400余件,努力實現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街辦、難事不出區、矛盾不激化上交。
聯動共治繪就基層治理“同心圓”
閻良區啟動“網格+社會組織”工作機制,推動社會組織把更專業的服務送入各街道社區(村)網格中,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紅旗社區聚合68個單位600余人,探索實施“幸福紅旗合伙人”治理模式,將愛心灑遍社區。
牽手10個女性社會組織,將各項惠民措施落實落細,形成良性互動。
成立航空城新融合社會組織從業聯盟社區之家,發揮社會組織優勢作用,凝聚社會治理新合力,服務社會。
為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配置社會資源、提供社會服務、擴大社會參與、化解社會矛盾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閻良區以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為發力點,助力源頭治理,促進平安閻良建設。
據了解,該區將社會組織納入網格體系,推行群眾點單、網格派單、社會組織接單服務模式,實現網格內群眾需求清單同社會組織資源清單有效對接。同時,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網格治理工作,依托三級綜治網格中心開展業務培訓、座談交流,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到網格內開展鄰里關愛、互幫互助等志愿服務活動,凝聚網格能量,形成解決基層治理中“疑難雜癥”的社會合力。
在閻良,各類社會力量入網格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漸成風尚。7200余名部門單位、“兩新組織”等不同領域的黨員干部和志愿者下沉網格,常態化開展助老助殘、服務代辦、宣傳引導等社區治理和志愿服務活動。
“社會治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閻良區將繼續以網格化管理助推城市治理精準化,不斷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效能,從更寬領域、以更高標準推進平安閻良建設,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閻良區委社會治理辦常務副主任亓同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