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年來,新華路街道全面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匯聚“紅色講師團”“紅色物業”“紅色業委會”“紅色議事廳”“紅色志愿服務”等治理“紅色力量”,發動“紅色引擎”,有效破解城市基層治理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足等難題,補齊基層治理短板,點亮基層治理“新圖景”,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
紅色講師團 傳遞基層治理“正能量”
“從小爺爺就對我講,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經苦難才明白,沒有共產黨哪有新中國……”,這是一首由新華路街道“紅色講師團”2名老黨員自編自演獻禮建黨102周年的詩歌朗誦。新華路街道紅色講師團由一支平均年齡75歲的退休老黨員組成,他們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經常活躍在轄區的各個基層黨組織,為黨員講黨課,為青少年講歷史。他們沒有精致的課件,沒有事先打好的講稿,有著平均50年黨齡的他們,往臺前一坐,就是一部歷史,就是一個故事。他們從普通黨員的角度,結合自身感悟,爭做黨的“傳聲筒”,傳遞“正能量”,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
紅色物業煥發基層治理“新活力”
“路燈亮了、垃圾沒了、娛樂設施齊全了,小區環境越來越美了,居民反映的問題都能第一時間解決……”看著自己居住的小區越來越好,科苑小區的居民們打心底里感到高興。
新華路街道以“黨建引領聚合力,物業服務再提升”為目標,持續深化社區物業黨建聯建,在麗登印象城、寶安紫韻等20個小區率先推廣“紅色物業”服務,成立2個“紅色物業”黨支部加強典型創建。組建28支“紅色物業志愿服務隊”,從解決居民身邊的關鍵小事做起,用“紅色服務”溫暖居民,著力破解居民操心事、煩心事、憂心事,推動基層治理和物業服務深度融合、同頻共振。按照“街道主導、群眾評價、社會公布、物業對標、服務提升”的原則,由街道黨工委牽頭,建立住宅小區物業企業管理評價機制,每季度對60余家物業服務小區排名公布,綜合街道職能科室業務評價、居民評價、社區評價、業委會評價,對轄區25家物業企業進行評分,實行“優者獎、庸者改、劣者退”,有力促進物業服務管理水平提高,激勵物業企業創先爭優,全力提升城市基層治理質效。
紅色業委會 凝聚基層治理“新力量”
新華路街道積極構建“黨建引領全覆蓋、業主管理全參與、物業服務全方位、社會治理全融入”的新格局,印發《加強社區物業黨建聯建的推進方案》《業主委員會換屆選舉及日常管理指導意見》等制度,積極推行社區黨組織與業委會“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鼓勵黨員參加業委會競選,提高黨員占比,推動“紅色業委會”由“先行先試”向“先行示范”發展,目前覆蓋率為55%,形成物業服務監督體系,督促服務質量提升。“紅色業委會”成立后,積極協助社區參與到鄰里糾紛調解,安全巡防,文明創建,垃圾分類等各項工作中,幫助小區居民解決實際問題,他們的無私奉獻感染了很多小區居民,吸引了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基層治理服務中,為小區實現自治共治打下堅實基礎。
紅色議事廳搭建基層治理“新平臺”
“圍墻年久失修有破損,存在安全隱患怎么辦?”“停車位不夠,滿足不了需求怎么辦?”“小區休息椅不夠,還要自帶小板凳……”面對轄區居民提出的一件件事項,在新華路街道轄區各”紅色議事廳”里,大到小區安全、施工規劃,小到環境衛生、車輛亂停等基層治理中的難點痛點問題,按照三色議題管理法——“紅色事項快辦,黃色事項協辦,綠色事項聯辦”,都一一被提上議程。由社區黨組織聯合相關部門、居民代表協商解決,建立“有事好商量”的議事共商機制。形成在黨建引領下社會治理從“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轉變,實現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社區治理格局,真正讓幸福在群眾家門口“升級”。
紅色志愿服務 架起基層治理“連心橋”
“參與化解矛盾糾紛、垃圾分類、反詐宣傳、安全排查、文明宣傳……“,走進同飛社區之前,大學生熊凱文一度認為“這就是個蓋章辦證明的地方”。為了讓青少年學子在社會大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近期,新華路街道各個基層社區都設置了暑期社會實踐崗位,為基層治理注入“青智慧”和“青動力”。
新華路街道通過開展常態化紅色志愿服務活動,打通社區、機關、事業、兩新組織等無職黨員隊伍壁壘,建立設崗定責制度,常態化設置政策宣傳、文化服務、矛盾調解、環境整治、綜治維穩等崗位,無職黨員志愿主動認領,定期“上崗”,實現無職黨員有位更有為。組建“銀發志愿服務隊”8支、“青少年志愿服務隊”14支,今年以來,共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826次,真正實現志愿服務在身邊、溫暖進家門。
下一步,新華路街道將繼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完善“紅色機制”,提升“紅色效能”,發揮“紅色治理”作用,聚焦基層治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健康良性發展,提升居民群眾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