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 索引號 | 2024-004946 | 發布日期 | 2024-08-12 15:13 | 來 源 | 閻良區衛生健康局 |
| 內容概述 | 東南亞多國登革熱發病例數增長,區衛生健康局提醒前往相關國家的人員關注防控知識。介紹了登革熱的病因、癥狀、治療及預防措施,強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預防關鍵是滅蚊和清除蚊蟲孳生地 | ||||
因雨水充沛,適于白紋伊蚊滋生,今年在柬埔寨、馬來西亞、老撾、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東南亞國家的登革熱發病例數比去年同期都有所增長。
鑒于此,區衛生健康局提醒前往上述國家旅游、探親、務工人員關注登革熱相關防控知識,做好個人衛生防護,謹防登革熱輸入性病例。
一、什么是登革熱?
登革熱由登革熱病毒引起,主要由一種名叫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該病流行季節為夏秋季每年5-10月份,傳播迅速,發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容易出現暴發流行,目前無疫苗和藥物可以預防。
二、登革熱的癥狀有哪些?
人被感染登革熱病毒的蚊子蚊叮咬后,經5-9天的潛伏期后發病,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關節痛,并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發病后3-6天有皮疹出現。嚴重者會出現皮膚出血、鼻出血、牙齦出血、嘔血、黑便、腦出血等,病情嚴重惡化可造成死亡。
三、治療
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重癥病例的早期識別和及時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目前尚無有效抗病毒治療藥物。病例應采取防蚊隔離治療,病程超過5天,且體溫自然下降至正常超過24小時及以上可解除隔離。
四、如何預防登革熱?
滅蚊、清除蚊蟲孳生地、防止蚊子叮咬是預防登革熱傳播的關鍵,居民要做到以下幾點:
1. 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種閑置的可積水容器:如放在戶外、陽臺、天臺閑置廢棄的花盆、缸罐、輪胎、可積水容器等。
2. 室內種養的水生植物(如富貴竹、萬年青等)應每隔5-7天洗瓶換水、清洗根須。登革熱流行期間應避免種養水生植物,如必須種養則改為用泥、沙種養。
3.保持室內外花盆托盤無積水,如有積水應隨時清理干凈。
4.大力整治室外環境衛生,疏通下水道,鏟除雜草,及時清除各種無用積水如溝渠、天臺等地面積水,填塞竹節樹洞等。
5.午睡或晚上休息應掛蚊帳,到公園、街邊等露天場所活動應注意采取防蚊措施,最好穿淺色長衫長褲,身體裸露部位要涂上防蚊水、花露水等防蚊產品,防止蚊蟲叮咬。一旦有上述發熱、疼痛等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以免傳染給家人。
轉載來源:閻良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西安市閻良區人民政府主辦 西安市閻良區人民政府辦公室承辦 閻良區數據和行政審批服務局技術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