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 索引號 | 2024-010569 | 發布日期 | 2024-12-31 10:59 | 來 源 | 閻良區政府辦 |
| 內容概述 | 閻良區武屯街道積極踐行“楓橋經驗”,東孫村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通過協商議事解決生產路、美麗鄉村建設、發展經濟等問題,取得一定成果并將持續推進相關項目。 | ||||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今年來,閻良區武屯街道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做實做細做優基層治理,先思先行先試創新實踐,用心用情用力服務群眾,深入探索黨建引領基層協商議事新路徑,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商以求同,協以成事。今年來武屯街道東孫村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路徑,堅持“有事大家議,難題‘議’起解”,充分發揮村民議事協商作用,激發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熱情,不斷加快鄉村發展步伐。
協商鋪就“民心路”
石家組的生產路,是村民們勞作的必經之道。曾經,坑洼不平的路面讓運輸農資、收獲莊稼都變得困難重重,不僅耗費人力物力,還影響了生產效率。如今,通過議事協商會議,村民們圍坐在一起,各抒己見,共同商討修路方案。隨著修路工程的啟動,村內的破損道路煥然一新,昔日的“煩心路”變成了如今的“民心路”,它將承載著石家組村民的希望,助力農業生產邁向新臺階。
協商繪就“美村圖”
與此同時,西河組的美麗鄉村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為了打造宜居宜業的鄉村環境,議事協商小組多次組織村民代表實地考察,挖掘西河組的自然和文化特色。從清理道路垃圾到規劃文化廣場、繪制鄉村文化墻,每一項舉措都在提升鄉村“顏值”的同時,豐富著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家齊心協力,主動參與到環境整治中來,自覺維護建設成果,讓鄉村的天更藍、地更綠、村更美。
協商打造“致富經”
東孫村以蔬菜、甜瓜種植為主導產業,為帶領群眾發展經濟,增收致富,東孫村抓住群眾需求,尋找解決方案。村民議事小組經研究,決定在石家組建設90畝農業大棚,“一方面租賃給農戶,減輕他們起步負擔,另一方面大棚資產劃歸村集體,還能給村集體經濟創造收入。目前已建成農業大棚15座,讓農戶從‘靠天吃飯’走向‘靠棚致富’,今年已為村集體增收15萬元”,這些大棚也已經成為村民、村集體“雙增收”的“新引擎”。
東孫村的議事協商機制,讓村民真正成為鄉村建設的決策者和參與者。下一步,東孫村將繼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持續推動“一事一議”項目,因地制宜、循序漸進,落實好“一點一滴”的惠民實事、好事,不斷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書寫更加燦爛輝煌的篇章。
西安市閻良區人民政府主辦 西安市閻良區人民政府辦公室承辦 閻良區數據和行政審批服務局技術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