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閻良區振興街道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始終把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創新鄉村治理模式、激活產業發展引擎,一幅幅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民生保障更加殷實、富民產業蓬勃發展的畫卷徐徐展開,不斷激發鄉村發展新活力。
01提筆“黨建紅” 夯實組織基礎
堅持以推動黨組織全面提升為目標,創新理論武裝方式載體,綜合運用專題學習、現場觀摩、案例分析、座談交流等多種方式,扎實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建立完善“四議兩公開”“村規民約”等制度規范,扎實推進基層黨建工作提質增效。同時,深入鞏固黨紀學習教育成果,依托街道微信公眾號,開設“黨紀提醒”“組工課堂”等專欄,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組織開展一系列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目前,已發布學習內容10期、宣傳特色亮點和經驗做法等30余期,開展志愿活動48次。
02落筆“治理藍” 優化服務舉措
主動適應基層治理新形勢,深入學習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集“智慧黨建、黨群服務、平安建設、5G數字鄉村”等為一體的綜合治理和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引導黨員群眾、網格員、志愿者等力量參與平安振興建設,定期研判、全面梳理、動態管控各類風險隱患,精雕細琢提升管理質效。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作用,組建志愿服務隊16支,精準對接群眾需求,依托傳統節日、主題黨日等聯合開展“學雷鋒”“慶三八”、法制宣傳、就業培訓、手工制作等活動,極大程度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已開展文明實踐活動50余場次,排查并調處各類矛盾糾紛36起,新時代新風尚蔚然成風。
03運筆“產業金” 筑牢發展根基
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多元發展、持續壯大”的工作思路,依托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統籌家庭農場、果蔬采摘園、農家樂等可利用資源,探索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培育發展鄉村餐飲旅游、食品加工、畜禽養殖、蔬菜種植等產業,全力推動黨建引領的“紅色力量”轉化為產業發展的“金色引擎”。同時,通過引進先進技術理念、提供技能知識培訓、延長產業鏈等方式,增加群眾就業機會,不斷壯大發展隊伍,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目前,全街道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數量達42家,家庭農場6個,舉辦山東移民文化活動10期,有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04駐筆“生態綠” 營造宜居環境
統籌安排部署,細化、量化工作要求,強化“黨工委推動、黨支部發動、黨員帶動、黨群互動、群眾行動”的多元聯動治理模式,全域、全速、全力推進整治工作,不斷推動鄉村人居環境提檔升級。一方面,全面聚焦清零標準,著力清理主次干道、村內巷道、房前屋后的荒草雜物,緊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河道垃圾,多舉措開展地毯式整治,避免出現“反彈回潮”現象。另一方面,通過微信公眾號、宣傳欄、大喇叭、入戶走訪等方式,將環境整治的理念宣傳到戶、落實到位,進一步喚醒群眾“主人翁”意識,形成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目前,累計發動黨員群眾、志愿者2580余人次,整治亂堆亂放390余處,清運荒草雜物、生活垃圾等240余噸。
05收筆“服務橙” 完善民生保障
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工作的“度量衡”,持續聚焦“三類服務”,不斷提升為民服務質效。一是聚焦“先鋒服務”。通過開展“承諾踐諾做先鋒 牢記使命勇擔當”“為民服務顯擔當 淬煉黨性踐初心”等主題活動,爭創黨員先鋒崗、責任崗,融洽黨群關系,樹立先進榜樣典型。二是聚焦“暖陽服務”。以“黨建+”為載體,提供家庭醫生、助餐配餐、幫辦代辦等服務,定期走訪幫扶行動不便、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兜牢民生保障底線。三是聚焦“護航服務”。積極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聯建體系,搭建書法、游泳等體智能公益課堂平臺,同時圍繞心理健康、文化傳承等開展特色活動,打造兒童友好生活圈。目前,共開展主題活動80余期,惠及居民群眾3650余人次。
鄉村振興不是口號,是腳下沾滿泥土的耕耘,是心中裝著鄉親的溫度。下一步,閻良區振興街道將朝著“生態美、產業興、百姓樂、鄉風淳”的美好愿景不斷奮進,在鄉村治理、人居環境、產業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全面實現村莊華麗“蝶變”,讓群眾樂享發展成果,為鄉村振興增添源源不斷的“興”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