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年來,閻良區關山街道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緊扣全區“八個新提升”總體部署,圍繞“一帶兩區三路、多點開花”空間布局,深入實施“六大提升行動”,推動轄區村莊實現由表及里、由點到面的全方位蝶變。
即日起,“魅力關山”微信公眾號推出《看!關山村莊蝶變之路》專欄,全方位展示街道各村在產業升級、生態優化、治理創新、文化振興等方面的生動實踐與豐碩成果,以鮮活故事講述關山經驗,以創新舉措激發振興動能,為打造全省鄉村振興示范標桿凝聚更強合力、貢獻更多智慧。
今天推出第一期:光明村的“蝶變密碼”:從“合村不合心”到“共富同心圓”
光明村地處閻良最東部、西渭交界處,由原喬家村和南良村合并而成。曾經的光明村,合村不合心,村道塵土飛揚,“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是村民最深的記憶。近年來,光明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以市級美麗村莊示范村創建為契機,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戶廁改造、污水治理等工程,用黨組織的凝聚力推動村莊上演了一幕幕"變形記"。
灰瓦白墻映新景,和美鄉村入畫來
如今的村莊,灰瓦白墻、道路平整,苗木花卉點綴其間,籠式籃球場、乒乓球場、議事長廊、兒童娛樂室等設施一應俱全。先后鋪設污水管網8公里,擴寬道路700米。村民感慨:“現在的村莊顏值越來越高,住著舒心!”2023年底,光明村成功獲評“西安市美麗村莊示范村” 。
手工饃香飄四方,集體經濟“蒸蒸日上”
合村更要合心,發展產業是關鍵。光明村立足自身資源稟賦,開辦手工饃店,預計年收入可達20萬元,手工饃店成為光明村的特色品牌。此外,光明村還積極實施苗木花卉、排堿渠疏浚等項目,1000余畝農田積水問題得到解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路徑越走越寬。
議事長廊話民生,干群共繪“同心圓”
如何讓合并后的村民真正擰成一股繩?光明村創新“圍爐煮茶—村民議事”模式,干部和村民圍坐議事廊,聊家常、談發展,推動排堿渠疏浚、環境整治等民生實事落地 。村黨支部書記黃軍良說:“只有多辦實事,才能讓群眾的心真正聚在一起。”如今的“新光明”,兩村村民在地理、心理上實現了“雙融合”,一幅“村美、民富、人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從環境整治到產業興旺,從“合村不合心”到“共富同心圓”,光明村的蝶變之路,正是關山街道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縮影。光明村將繼續以"千萬工程"經驗為指引,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在建設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的新征程上,聚焦群眾所需所盼,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里,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村民,書寫更加精彩的"光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