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隨著鄉村振興政策如火如荼的進行,新興街道以“化繭成蝶”為主題,堅持詩情田園、基建賦能、河畔經濟等思路,以鄉村風光和石川河自然風景為抓手,打造石川河新興流域文旅示范帶。
第三站:閻良區秦都新牛
閻良區石川河畔的新興街道新牛村,依偎在飽含歷史滄桑的櫟陽城遺址旁,如同一粒深埋的種子,在鄉村振興的春風中破土而生。他以黨建為椽、以文化為墨,繪就了一幅“古韻與新風交融”的鄉村振興畫卷。
黨建領航,筑牢振興根基
閻良區新牛村以“紅色引擎”激活發展動能,實行村“兩委”干部“三亮”機制(亮崗、亮責、亮業績),嚴格落實全員坐班制度,黨群服務中心化身“紅色前沿微陣地”,實現“群眾辦事不出村”。黨員責任區制度讓每名黨員輻射帶動10戶群眾,從環境整治到矛盾調解,從產業發展到扶貧幫困,黨旗始終飄揚在鄉村振興一線。2021年,閻良區新牛村被中共陜西省委組織部評為“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省級示范村”;2023年,榮獲市級“美麗黨建”示范村稱號,成為基層治理的鮮活樣本。
文化為魂,喚醒千年古韻
櫟陽城遺址的厚重歷史,是新牛村最獨特的底色。村黨支部深挖文化資源,依托遺址開發文旅產業,組織歷史研學等特色活動,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通景路建設串聯起遺址與村落,游客漫步其間,既能觸摸戰國秦漢的文明脈絡,又能感受現代鄉村的勃勃生機。村內還打造了道德講堂、圖書閱覽室,將歷史傳承與文明新風融入村民生活,讓文化自信在田間地頭生根發芽。新牛村以“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為新起點,通過紅白理事會倡導移風易俗,治安聯防隊守護平安家園,推動法治與德治交融,讓源自櫟陽城的“徙木立信”理念扎根鄉土。
民生為本,繪就宜居畫卷
從“臟亂差”到“潔凈美”,新牛村以“繡花功夫”雕琢人居環境。硬化道路、亮化街巷、雨污分流管網改造、天然氣入戶率達95%,昔日泥濘小路蛻變為“四好農村路”。黨群服務中心外,健身廣場、兒童樂園、文化墻與綠植相映成趣;“方寸小菜園”點綴房前屋后,村民推窗見綠、移步賞景,詩意棲居不再是遠方。
產業興村,奏響融合樂章
閻良區新牛村以“文旅+農業”雙輪驅動,書寫產業富民新篇。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盤活資源,西葫蘆、辣椒、茄子等早春設施農業蓬勃發展。依托櫟陽城遺址的文旅藍圖,未來將打造集生態觀光、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產業鏈,讓千年文脈與田園經濟共鳴,奏響三產融合的“協奏曲”。
從歷史深處走來,向幸福未來奔去。閻良區新牛村在櫟陽城遺址的守望中,以黨建紅、生態綠、文化金、產業彩,編織出一曲古韻今輝的鄉村振興贊歌。這里,既有秦風漢月的厚重,又有新時代的朝氣,恰如一幅徐徐展開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在閻良大地上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