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武屯街道采取多渠道、多類型、多元化措施,在發展鄉村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上狠下功夫、探索實踐,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櫟陽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強村富民的重要抓手。通過盤活閑置資產、發展規模種植等舉措成功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30萬元,走出了一條具有櫟陽特色的強村富民之路,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黨建引領聚勢 激活發展新動能
櫟陽村集體經濟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堅強有力的黨建引領。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將黨建工作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通過“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提升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和服務能力;建立黨員示范崗,讓黨員在產業發展中當先鋒、作表率;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村集體和村民共享發展成果。同時,櫟陽村注重發揮優秀人才作用,吸引在外成功人士返鄉創業,為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新思想、新活力。通過定期召開座談會、開展項目對接等方式,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發展合力。
大棚經濟筑基 讓“菜籃子”變身“錢袋子”
曾經,櫟陽村以傳統種植為主,產業結構單一,村民收入有限。櫟陽村黨支部捕捉到設施農業發展機遇,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855萬元建設1300畝鋼架大棚,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格局。同時,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品牌銷售,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如今,櫟陽村的蔬菜不僅暢銷周邊市場,還遠銷省內外,“菜籃子”真正變成了村民的“錢袋子”,也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多元產業賦能 拓展增收新渠道
在發展大棚經濟的同時,櫟陽村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路徑。爭取項目資金50萬元,在閑置空地上建設80平方米經營性用房,并購置兩輛運營車輛,開展物流運輸、倉儲租賃等業務,不僅有效盤活村集體資產,還創造就業崗位,帶動村民就近就業。與此同時,一座占地200平方米的社區食堂在櫟陽村建成運營。社區食堂采用“公益+市場”的運營模式,既為村民提供便捷實惠的就餐服務,又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盈利。社區食堂的設立,不僅解決村民尤其是留守老人的就餐難題,也成為村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點。
櫟陽村的實踐表明,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必須堅持黨建引領,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必須立足村情實際,選準特色產業;必須創新發展模式,激發內生動力;必須注重利益共享,讓群眾真正受益。
如今的櫟陽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顯著增加,村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未來,櫟陽村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深化產業發展,創新經營模式,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書寫更加絢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