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武屯街道采取多渠道、多類型、多元化措施,在發展鄉村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上狠下功夫、探索實踐,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清脆的擊球聲、熱烈的歡呼聲在綠茵場上此起彼伏,4月19日,一場活力與熱情交織的門球友誼賽暨閻良區門球協會揭牌儀式精彩上演!與此同時,在武屯街道老寨村,一場以“小門球轉動大經濟”的鄉村振興實踐正煥發蓬勃生機。
黨建領航破局謀變:從“傳統農業村”到“西北門球第一村”
老寨村曾是典型的傳統農業村,產業單一、集體經濟較薄弱。如何破局?老寨村黨支部、村委會帶領全村黨員群眾,以“千萬工程”示范村創建為契機,錨定“體育+文旅”新賽道,探索“黨建+門球產業”發展模式。通過整合各級項目資金,建成占地8畝的7連片標準化門球場,配備全自動遮陽防雨棚及智能照明設施、淋浴間等,成功打造“西北門球第一村”金名片。
村黨支部書記仲化學介紹,依托改造提升后的高標準場地,老寨村先后承辦“如踏杯”門球村超爭霸賽、“日月杯”門球邀請賽等省級賽事,吸引甘肅、河南、寧夏等9省市超千名選手參賽,賽事期間直接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3萬元。
多產融合富民強村:一場賽事帶火一條產業鏈
門球賽事不僅聚攏人氣,更催生“賽事經濟”裂變效應。老寨村以賽事為紐帶,推動民宿、餐飲、保潔等多產深度融合。民宿經濟:村民武妹香將自家庭院改造成民宿,單次三四天的賽事客房收入可以超千元。目前全村已改建民宿40余戶,預計年可接待游客3000人次,形成“住農家院、品農家菜、享門球樂”的文旅品牌。餐飲創收:賽事期間,村民開設的餐飲攤位,為參賽選手提供了便捷的餐飲服務,更有效帶動了周邊農戶實現增收。保潔增收:賽事期間,為確保賽場及周邊區域干凈整潔,部分村民通過承擔賽場及周邊區域保潔工作,實現勞務收入增收。
據統計,門球產業帶動村集體經濟增長的同時,村民通過經營民宿、餐飲服務、保潔服務、場地維護等配套崗位實現增收共計12萬余元,真正實現“集體增實力、群眾得實惠”。
多元共治長效發展:抓議事協商試點契機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2021年11月,老寨村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試點啟動以來,在武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精準指導下,老寨村緊扣“誰來議、議什么、怎么議、議后辦”四大核心問題,探索形成“一核五化”議事協商機制。以“議事協商”為支點,老寨村撬動基層治理創新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村黨支部打造“小院議事”“長廊議事”等接地氣的協商場所,讓村民從“旁觀者”變身“當家人”,共謀產業發展、共治村莊事務;同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建設、基礎設施完善等一系列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實事,蹚出了一條“治理優、產業興、環境美、民風淳”的鄉村振興實踐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