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年來,關山街道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聚焦北馮村、南馮村、東丁村、樊家村、康橋村五個沿河村莊,統籌推進美麗鄉村連片建設工程,取得顯著成效。近期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優質企業入駐發展林下經濟,規劃建設了北馮村棗園林下文旅融合項目。該項目旨在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繪就一幅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生動圖景。
高位謀劃,精準對接,把牢富民“方向盤”
北馮村擁有得天獨厚的棗園生態資源,是村民世代守護的“金飯碗”。如何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帶動村民共同富裕的“金山銀山”,是村黨務干部高度關注的課題。通過深入走訪調研,了解到村民對“家門口就業”“壯大集體經濟”“改善人居環境”“吸引年輕人回流”的強烈期盼,北馮村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精準對接市場資源,引入具有文旅項目運營經驗的修爾文文化有限公司進行專業合作。經過多輪磋商和科學規劃,最終確定了以“休閑、教育、產業”深度融合為核心,分三期推進、總計占地600畝的項目建設藍圖,目標直指打造集生態保護、產業發展、文化體驗、富民增收于一體的鄉村振興示范樣板。
項目牽引,產業賦能,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該項目立足北馮村實際,分階段、有重點地推進實施,力求每一步都邁得堅實、走得惠民:
一期“筑基礎、聚人氣”(150畝):重點建設青少年心理調整平臺、極地越野俱樂部(含專業賽道)及團隊拓展訓練基地。目前,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項目的落地,迅速吸引了戶外運動愛好者和團建團隊,為區域集聚了人氣,打響了知名度。
二期“優體驗、延鏈條”(150畝):著力打造休閑茶吧、精致露營地、叢林拓展等輕度假業態。街道積極協調資源,引導和支持村民發展民宿、農家樂、特色農產品銷售等配套服務,推動形成“項目+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
三期“深融合、可持續”(300畝):規劃建設研學教育基地、勞動實踐基地及生態種植養殖體驗區。此階段將深度挖掘棗園生態價值和教育價值,推動農文旅教深度融合,為中小學生提供實踐平臺,為游客提供沉浸式農耕文化體驗,同時為棗產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化發展奠定基礎。
聚焦惠民,共享成果,托起群眾“幸福夢”
“就業崗”送到家門口:項目全部建成運營后,預計可直接創造就業崗位200-300個。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北馮村及街道轄區內符合條件的村民。這意味著,村民們將有機會在家門口成為景區管理員、項目指導員、餐飲服務員、民宿經營者、農產品推廣員等,實現穩定就業增收。
“錢袋子”實現多元增收:林下經濟項目將顯著壯大北馮村集體經濟實力。村集體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確保村民能夠通過村集體經濟分紅、土地流轉收益、參與項目經營、農產品直供銷售等多種渠道共享發展紅利,實現收入的多元化增長。
“新生活”繪就宜居畫卷:項目的實施,不僅帶來就業和收入,更將帶動村莊基礎設施完善、環境衛生提升、鄉風文明進步。游客的到來將注入新的活力,優美的環境、興旺的產業將有效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就業,解決留守問題,讓老人安享晚年、孩子快樂成長,全面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這正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總要求在北馮村的生動實踐。
下一步,關山街道將繼續深化沿河五村連片建設,持續優化村莊環境,強化招商引資,以產業興旺帶動全域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