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閻良區新興街道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堅持“多元發展、融合增效”的產業振興思路,以特色農業為支撐,以新興產業為動能,以農文旅融合為突破,扎實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1.特色農業提質增效產業鏈條持續延伸
閻良區新興街道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業,推動"產加銷"一體化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街道早春蔬菜種植面積達1.93萬畝,建成全市首個萬畝無公害設施蔬菜種植基地,主要種植西葫蘆、茄子、辣椒等品種,產品暢銷省內外;持續推進設施大棚建設,計劃實施屈家村蔬菜大棚50畝,進一步鞏固蔬菜產業優勢。
"南果北種"成效顯著,閻良區井家村向前現代農業園區是閻良區最大的火龍果種植基地,占地200余畝,擁有50棟新型日光溫室大棚。園區采用標準化栽培技術,成功突破地域限制,年產火龍果約150噸,成為特色農業新亮點。
傳統林果煥發新生,咀子村擁有相棗林約400畝,擁有4000棵古棗樹,畝產達2000斤左右。創新推行"村集體+農戶"經營模式,既保障了村集體收入,又提高了村民種植積極性,讓相棗樹真正成了"致富樹"。
在現有基礎上,不斷引導農戶向“多種類、多品種”發展,積極培育葡萄、草莓、鮮桃等特色種植業,不斷擴大種植面積、豐富品種類型。現有濱河村葡萄種植面積達450余畝,邰家村鮮桃種植面積逾100畝。
擴大規模的同時,高度重視品牌建設,推出“邰小美”“紀農園”等特色農產品標識,逐步構建起“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通過統一包裝、拓寬銷售渠道,有效增強了本地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建成井家村農產品倉庫,有效解決農產品儲存難題,實現錯峰銷售,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綠色能源開拓創新光伏產業點亮鄉村
閻良區新興街道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結合農村資源特點,科學布局分布式光伏等綠色新能源產業,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能。以屈家村、邰家村為試點鋪開分布式光伏建設,共惠及群眾115戶,為參與農戶實現年增收3000-4000元,村集體每年可增收3-4萬元,既切實增加了農民收入、集體經濟收益,又有效助推了鄉村綠色低碳發展,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3.農文旅融合深化發展美麗鄉村煥發新顏
閻良區新興街道充分挖掘石川河生態景觀、千年相棗林、秦漢櫟陽城遺址等優質資源,積極推進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著力打造石川河沿河三村農文旅融合示范帶,培育鄉村旅游新業態。
通過有效盤活閑置宅基地資源,街道成功引進并推進4家民宿和鄉村餐飲項目落地,進一步豐富了文旅服務供給,提升了接待能力與游客體驗。
舉辦“賦能新興共赴新程”資源推介會,促成2家企業達成投資合作,為鄉村旅游發展注入新活力,有效推動了本地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
閻良區新興街道的產業發展之路,是一條依托資源、發揮優勢、融合創新的實干之路。通過特色農業打底、綠色能源增效、文旅融合賦能,未來的新興街道,產業必將更加興旺,鄉村必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