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好白呀,像白玉一樣!”伴隨著孩子們的驚嘆聲,一個個飽滿碩大的甜瓜被親手摘下放入果籃。7月2日恰逢周末,在西安市閻良區國強現代農業園區內,不少父母帶著孩子前來體驗采摘。自瓜果迎來豐收季,采摘體驗成了市民出游的熱門選擇。
華商報記者了解到,隨著西安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加速發展,區域特色明顯的農事體驗項目,不僅滿足了市民群眾回歸田園、自己動手的體驗,更讓地產果蔬身價倍增,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個新亮點。
每月吸引上萬市民
全流程農業體驗呼之欲出
采摘完后,家長們帶著孩子走進了種植區域體驗農耕,感受整地、翻地、栽苗的過程。據介紹,在這片2000多畝的農業園區內,涉及農事體驗項目核心區域共計130多畝。“農事體驗才開放了短短兩個月,每月就吸引了游客上萬人,已經實現幾萬元的營收。”國強現代農業園區負責人邢國強告訴記者。目前,該園區正計劃搭建灶臺20個,將逐步打造集耕種、采摘、做飯為一體的全流程農業體驗。
近年來,閻良區積極將農旅融合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引導現代農業園區拓展功能,示范推行采摘體驗、科教研學和勞動實踐等農旅融合模式,涌現出了國強園區、和牧農業和桑桑農莊等一批融合發展的“領頭雁”,豐富了功能模式,延長了產業鏈條,提升了農業效益。
“通過示范引領,帶動了當地農民的增收致富,有力地助推了全區鄉村振興。”閻良區農業農村和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孫彬彬介紹道。
今年5月,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并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擇菜洗菜、清潔衛生、種植蔬菜、飼養家禽等都將成為中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勞動技能。據悉,西安市有不少中小學定期組織學生到農場體驗農耕,這也為像邢國強這樣經營傳統農業生產園區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避免一哄而上簡單復制
在距離閻良20多公里外的高陵區通遠街道東張市村觀光采摘園內,劉先生一家正漫步在大棚里,新鮮的西紅柿早已讓他挑花了眼。在這個32畝地的園子里,十幾個溫室大棚分別種植著草莓、圣女果、西紅柿、葡萄等多樣果蔬,這里成了近郊采摘游的“香餑餑”。
“項目是集生態農業種植推廣、可視化應用農業、休閑觀光、育苗采摘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項目的農業采摘園。從去年6月開始建設,投資當年就有了38萬元的收入。”高陵區通遠街道東張市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岳敏說道。記者發現,在采摘園內的不同區域,專門劃出幾片空地,目前正在打造農耕體驗區、可視化認領地以及萌寵互動區。
據了解,東張市村采摘園只是高陵區發展“采摘游”的冰山一角,經過多年的發展,通遠街辦一個個農事體驗園區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可供采摘的不僅有時令果蔬,還有各類高產值水果。
西安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今年西安市要全面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扎實推進鄉村建設,推動實現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打造鄉村全面振興強勁引擎。隨即,閻良、長安、高陵、鄠邑、臨潼、藍田等區縣出臺相關政策大力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將其作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農事體驗可以滿足廣大市民親近自然、回歸傳統的精神需求,同時也增加了農民收入,挖掘了農業的多種價值,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陜西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于寧鍇介紹,目前西安市農事體驗雖然數量較多,但相對而言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活動項目相對單一,缺乏系統策劃,對農業知識的普及也遠遠不夠。
于寧鍇建議,農事體驗項目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避免一哄而上、簡單復制。要注意改善參與者的體驗,積累良好的口碑,培養顧客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