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 推窗見綠、出門進園,處處是景、面面生詩…… ”,這是人們漫步在閻良區關山街道石川河畔的最大感受,道路平坦優美,河水清澈流淌,村居整齊干凈 。

近年來,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的帶動下,閻良區關山街道依托天然的生態基礎和美麗鄉村連片打造, 推動“ 石川關山邑 ”片區建設已成為一個富有鄉村情調的休閑觀光區。
以村企聯建實現發展共謀
每年春季,來到關山街道北馮村,石川河畔千年相棗林下的油菜花海成了游客打卡地。
北馮村自然條件優越,對外交通便利,是中國甜瓜之鄉的核心產區、全國AAA級工業旅游景區,村內還有千年古相棗林和現代化市級櫻桃園區。針對北馮實際,關山街道創新工作思路,組織村黨支部和秦龍乳業集團、科農瓜菜合作社、永宏櫻桃園等3個企業、園區黨支部成立黨建聯盟,實施村企聯建,實現了黨日活動一起過、大事要事一同議、村莊發展一塊謀。
“以前四個支部是單打獨斗、各自為戰。”陜西秦龍天潤乳業集團黨支部書記馮鵬表示,“成立黨建聯盟后,大家圍繞鄉村振興這一條主線握指成拳,共同舉辦了相棗節、甜瓜節、羊乳節等一個個節慶賽事活動,先后建成了AAA級工業旅游景區、甜瓜館、千年相棗公園、智能溫室大棚等一批批景觀節點項目,真正實現了四方力量聚合,為北馮鄉村振興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
北馮村的變化很有典型。為了進一步整合資源,打造美麗鄉村名片,按照“十個一”標準和“六個連片”要求,關山街道圍繞石川河全域治水,借力和牧、五岳松、永固混凝土等園區、企業力量,將沿河的樊家、康橋、東丁、北馮、南馮等5個村串珠成鏈、連片成景,實施美麗村莊片區建設,促進景觀全面提升、產業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一條石川河鄉村振興示范帶。

以鄉村智庫實現村莊共建
鄉村振興,全民參與是基礎。為此,閻良區關山街道以黨建引領為核心,發動群眾共商共議,變“旁觀者”為“參與者”,共同助力鄉村振興。
為了讓村民們積極參與共同締造活動,關山街道打造多元治理隊伍。街道辦主任胡偉表示,他們全面摸排梳理各村鄉賢能人,成立“關山智庫”,用“一元聘金”聘任87名鄉賢擔任鄉村振興顧問,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智力、項目和資源支撐。同時還在各村組建了“五老”工作隊(即: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充分發揮他們政治、威望優勢進一步樹立標桿、宣講政策、化解矛盾,調動村民共同參與的積極性。
在黨支部的號召下、自治隊伍的引導帶動下,美麗村莊片區建設過程中,康橋村10戶村民主動將自家門前閑余空地進行清理平整,共騰出3畝土地用于“三門口”農耕體驗園建設;東丁村5戶村民配合村上主動拆除門前私搭亂建和戶外廁所,保障口袋廣場順利建成;北馮村3名鄉賢自愿為村莊修路、募捐……
“聽說修建村史館,村民馮向軍、崔愛俠兩戶村民主動提出將自己多年不住的老房子提供給村上,還有村民將自己舊電視機、織布機、農耕器具都主動搬進村史館。”南馮村黨支部書記馮曉宏欣慰地說,“村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就是我們干事創業的最大底氣!”

以鄉村旅游實現成果共享
“再也不用為甜瓜銷售犯愁了!”家住北馮村的瓜農馮金榮說道。
每年3-6月份是關山早春甜瓜大量上市的季節,也是北馮鄉村旅游的旺季,每天有20多個旅游團、1000余名游客前來體驗鄉村休閑游。
“以前每逢甜瓜上市,我們都要從摘瓜、清洗、裝車、拉運到統銷,受累不說還賣不上價。現在村里來了游客,我們坐在田間地頭就能銷售甜瓜。”馮金榮笑著說道,今年他種植甜瓜8畝,畝均收入13000元左右,相比往年統銷收入增加了一倍。
為了把人員留住、把產業壯大、把村子帶活,北馮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村黨支部書記馮尚堂表示,他們創新了“1+1+4”工作思路(即在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領導下,以鄉村旅游為主線,以甜瓜、相棗、櫻桃、羊乳四大產業為支撐),同時還與國企西安航空城集團聯合成立“北馮實業公司”,共同開發整合村內旅游資源,打造農旅融合旅游示范樣板,不僅帶動集體經濟增收,還實現群眾“家門口”就業。

現在的“石川關山邑”片區5村,居住環境舒心了,自然生態改善了,農民收入增加了,原來偏僻的小村莊變得宜居、宜業、宜游了。每逢傍晚,走在石川河河堤路邊,村民們臉上都洋溢著美滿幸福的笑容,言語間都在感嘆著村莊的發展變化。
劈風斬浪去,一帆海闊空。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幅描繪“美麗鄉村推動產業發展、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的壯麗畫卷正在閻良區石川河畔徐徐展開,不斷砥礪著關山干部群眾在鄉村美、產業興、農民富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