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如詩如畫的風景、通達順暢的村道、整齊劃一的民居,還有家門口的農耕體驗園......順著閻良區境內石川河河堤路轉上康橋村三門口,一幅新時代的美麗鄉村畫卷躍然眼前。

然而很難想象,早在古代就商賈云集的三門渡口,前些年來竟淪落為荒草叢生、垃圾滿溢、無人問津之地。去年以來,面對基礎提升、產業發展、組織建強等一系列挑戰難題,康橋村新一屆班子以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為契機,破局開路、苦干實干,推進康橋發展實現蝶變,往日古色古韻的小鎮又重現在村民眼前......
村莊環境變得更宜居了
“以前下過雨的泥濘路,婚車都到不了家門口,沒想到才兩年,三門口變得如此漂亮,成了康橋的大門戶了!”談起村里的變化,村民周曉玲感觸頗深,“有這樣的環境,我們更愿意住在農村。”就在前幾天,周曉玲剛從西安兒子家里回到村里。

為了全面改善人居環境,近兩年,康橋村搶抓石川河全域治水和美麗村莊連片建設機遇,先后實施了省市級美麗鄉村建設,完成道路硬化亮化綠化7公里,打造農耕體驗園,完成仿古立面改造200戶……一個個民心工程緊鑼密鼓地實施,村莊人居環境大幅躍升!
村里的變化,群眾看在眼里,樂在心里。每逢傍晚,走在河堤路邊,村民臉上洋溢著美滿幸福,言語間透露著對村莊巨大變化的贊嘆。
對外交通變得更通達了
國慶節前,老街道至河堤路連接路順利通車,一直堵在村民心頭的一塊大石頭也隨之落下。

近年因石川河全域治水工程,康橋對外交通基本封閉,無論到城區還是街道,都要借道其他村莊,村民出行不便利、反映比較多。
修好路、開通路成為新一屆班子的責任和使命。為此,康橋村積極對接有關單位,全力以赴爭資引項,推動項目早建成、早達效。近兩年,在各級項目的匯聚下,河堤路全面通車,“三門口”順利打通,老街道完成改造,石川河大橋通車在即,1.3公里的村道完成“白改黑”,緊接著河堤路、周相路、閻關路將在這里交匯,路通物暢的鄉村振興“快車道”已躍然眼前。
致富途徑變得更寬闊了
“土地流轉給農場,一年收入8000多元,和老伴還在這干活,一天平均還掙100多元,家門口掙錢啥都不耽誤!”55歲的老劉是康橋村村民,正在村里的秦花農場采摘著金銀花。

致富路上,康橋村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深挖歷史文化元素,組建戰鼓隊,承接各類演出,帶來年收入3萬元;以“三門口七彩農場”“秦花農場”為研學基地,聯合村內中小學開展研學旅行,帶來年收入4萬元;服務保障秦龍5G產業園項目,帶來年收入6萬余元;累計為村民在家門口提供崗位300余個;目前正在申報康橋肉夾饃旗艦店項目,年收益將達8萬元。
“基礎設施好了,生活環境美了,村民的口袋要鼓起來,這是關鍵。”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趙川說道。
村級組織變得更堅固了
走在“三門口”,黨群服務中心外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黨建墻振奮人心!誰曾想昔日的康橋基礎設施薄弱、陣地條件簡陋、干部威信不高,組織軟弱渙散,令人唏噓。
為了一改軟弱渙散面貌,村黨支部創新硬招實招,在街道黨工委的撮合下,聯合轄區永成公司和康橋聯合黨支部成立區域黨建聯盟,聚合各方資源發力鄉村振興。建成投用新陣地,扎實落實“萬千行動”“黨建1+1訂單責任制”“組織提升周”等一系列部署,黨支部的凝聚力、戰斗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感謝黨還時刻關心著我們!”在敬老愛幼公益行活動中,老黨員王巧娥感慨道。近兩年,經過一系列組合拳,用陣地吸引人、用活動凝聚人、用黨建引領人、用服務溫暖人的成效越來越凸顯了。

現如今,康橋村收獲了煥然一新的村容村貌、群眾鼓起的腰包和笑臉,也即將摘掉軟弱渙散的“帽子”,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在康橋正一步一步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