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這幾天,閻良區農業新品種試驗站技術員、科技特派員萬光輝在武屯街道種植田里忙碌著:“高溫天氣,對玉米幼苗生長容易產生不利影響,大家可以避開高溫時段噴灑除草劑,及時灌溉、噴施葉面肥等,及時調整農事措施,降低減產風險?!?/p>
“種植熱線”,提供“一對一”服務
自派駐閻良區武屯街道成為一名科技特派員后,萬光輝的手機成了24小時的“種植熱線”。如今,他的手機里有300余名農民的聯系方式,每個人他都仔細備注了村組。微信群里,農民通過照片、視頻將種植過程遇到的問題及時發送給他,足不出戶也能解決村民遇到的種植難題。
拍好“抖音短視頻”,科普宣傳種植技術
“去年,我開通了抖音平臺賬號,通過抖音等新媒體形式,以自編自演的方式,科普宣傳小麥、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的綜合防治等專業知識,視頻播放量最高達26萬余次,我也成了網紅了?!比f光輝自豪地說。視頻上傳后,沒想到效果出奇地好,現已累計上傳800余條相關科普視頻,受眾覆蓋陜西、甘肅等多個地區。
刻苦鉆研,深耕小麥育種領域
1978年出生的萬光輝,退伍返鄉后刻苦鉆研農業種子業務,由一個“門外漢”成長為陜西省小麥育種界的年輕一代。他與種植戶為友,以種植田為家,堅持“找問題、想辦法、干實事、見成效”,通過技術推廣、現場指導、技術培訓等方式,將論文寫在武屯大地上。
深耕小麥育種領域25年,共培育農作物新品種8個,選育穩定品系26個,承擔陜西省夏玉米生產試驗,陜西省機械化收獲區域試驗。其中,萬光輝自主選育的小麥新品種“閻麥2037”,獲陜西省第七屆“創青春”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三等獎,獲農業農村部授權品種品種權號:CNA20172017.4。
東孫村胡李組玉米種植戶李鳳英說:“以前種植玉米遇到困難,得四處找人幫忙處理,現在遇到困難,農技專家隨時幫助解決,方便多了?!?/p>
盛夏,在閻良區武屯街道,在田間、在地頭,到處都是科技特派員的身影,他們指導農戶科學生產、發展特色產業。一個個科技特派員,猶如一顆顆科技火種,在武屯街道漸成燎原之勢??萍继嘏蓡T立足武屯資源稟賦,在農作物深加工、銷售等方面延伸產業鏈,大力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通過與街辦、村委、企業多方聯動,圍繞產業的優良品種、規范化栽培、精深加工和產品質量控制等關鍵技術難題進行全產業鏈攻關和成果示范推廣。
今年以來,派駐武屯街道8名科技特派員通過精準對接,開展農技現場指導35次,農技培訓16次,派發農業生產技術資料2000余份,覆蓋群眾760余人,為農戶傳授農技知識,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切實解決了農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下一步,武屯街道將緊緊圍繞本地農業優勢,以提高種植技術水平、增加產出為出發點,充分用好科技特派員的技術優勢,為企業、群眾提供技術培訓,解決技術問題,精準發力,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持續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技術和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