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關于閻良區2023年財政決算(草案)的報告
——2024年9月在閻良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
第十九次會議上
閻良區財政局局長魏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我受區人民政府委托,現將我區2023年財政決算(草案)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2023年財政決算情況
2023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區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提效落實積極財政政策,主動強化財政資源統籌,扎實推進預算管理改革,在多重困難挑戰中實現了財政平穩運行,保障了全區經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一)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2023年,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9,980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1%,可比增長12.8%,加上級補助收入155,933萬元、一般債券轉貸收入18,047萬元、上年結轉3,742萬元、調入資金31,015萬元,收入總量為328,717萬元。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86,943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可比增長11.5%,加上上解上級支出10,246萬元、一般債券還本支出11,047萬元、調出資金2,288萬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002萬元、區域間轉移性支出2,449萬元(用于購買補充耕地指標),支出總量為314,975萬元。
收支總量相抵后,累計結余13,742萬元,全部結轉下年使用。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2023年,區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59,174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2.2%,同比增長22.8%,加上級補助收入20,337萬元、專項債券轉貸收入83,500萬元、調入資金2,288萬元、上年結轉8,503萬元,收入總量為173,802萬元。
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22,579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9.8%,同比下降6.9%,加上解上級支出83萬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還本支出30,000萬元、調出資金19,848萬元,支出總量為172,510萬元。
收支總量相抵后,累計結余1,292萬元,全部結轉下年使用。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2023年,區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0,000萬元,加上級補助收入562萬元、上年結轉1,267萬元,收入總量為11,829萬元。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00萬元,調出資金11,167萬元,支出總量11,267萬元。
收支總量相抵后,累計結余562萬元,全部結轉下年使用。
(四)社會保險基金收支決算情況
2023年區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為32,294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6.5%。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30,618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10.2%。
收支總量相抵后,當年結余1,676萬元,滾存結余21,045萬元,全部結轉下年使用。
(五)“三公經費”支出情況
2023年,區級“三公”經費支出496萬元,較上年下降43.2%,主要是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壓減一般性支出。其中: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480萬元,較上年下降43.3%;公務接待經費16萬元,較上年下降40.7%;無因公出國(境)費。
(六)財政轉移性支付安排執行情況
收入情況:2023年度,區級各類轉移支付收入共176,832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轉移支付收入155,933萬元(稅收返還及一般轉移支付收入78,215萬元,共同事權轉移支付收入43,321萬元,專項轉移支付收入34,397萬元),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收入20,337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轉移支付收入562萬元。
安排和使用情況:2023年度,上級補助我區的各類轉移支付資金共安排支出161,236萬元(一般公共預算轉移支付收入安排支出142,191萬元,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收入安排支出19,045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轉移支付收入未安排支出),結余15,596萬元在2024年度安排使用。
(七)政府性債務管理使用情況
2022年末,閻良區政府債務余額244,991萬元,其中:一般債務92,791萬元,專項債務152,200萬元。
2023年新增政府債券60,500萬元,包括一般債券7,000萬元,專項債券53,500萬元。此外,當年新增再融資債券41,047萬元,全部用于償還政府債券到期債務,不影響債務余額。
2023年末,閻良區政府債務余額305,491萬元,其中:一般債務99,791萬元,專項債務205,700萬元。2023年上級下達我區政府債務限額319,774萬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為112,974萬元,專項債務限額206,800萬元,債務余額均未超限額,符合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規定。
(八)本級預備費使用情況
區級預備費2023年初預算安排3,000萬元,年中未動用,年底平衡當年預算。
(九)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規模及使用情況
2022年末無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結余,2023年未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二、財政管理和改革情況
2023年,我區認真貫徹中、省、市決策部署以及各項工作要求,落實區人大有關決議、審查意見要求和批準的預算,結合審計、巡視等整改要求,全力做好穩經濟、促發展、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
(一)多措并舉,強化財力保障水平
一是科學組織收入。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出臺《西安市閻良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閻良區爭取上級專項資金考核激勵辦法的通知》,切實提高全區各部門爭取資金積極性。全年爭取中、省、市各類補助資金176,832萬元,其中中省補助資金115,561萬元,為支持全區重點項目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加大項目策劃力度,全年新增政府債券60,500萬元,用于保障性租賃住房、航空供應鏈基礎配套等全區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充分發揮了專項債券穩增長、促投資作用,推動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二是優化支出結構。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要求,將“過緊日子”作為預算編制基本方針。2023年壓減公用經費等一般性支出8%;加強財政評審力度。2023年全年完成財政投資評審307項次,審核金額440,308萬元,核減不合理資金41,225萬元,平均核減率9.8%,有效節約財政資金。三是積極盤活資產。加大對存量資金、國有資產等各類財力來源的盤活力度,2023年盤活2021年及以前年度沉淀資金21,303萬元;完成9,044個停車泊位30年運營期的經營權轉讓工作,盤活資產40,359萬元,統籌用于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
(二)提效加力,落實積極財政政策
一是落實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聚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持續貫徹國家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減負紓困,全年增值稅留抵退稅208,895萬元,涉及區級口徑73,113萬元。二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中小微企業參與政府采購。全年完成政府采購144批次,其中中小微企業中標132批次,占比91.7%。三是健全全口徑預算管理體系,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將區級部門所有收支,包含教育收費、代管資金專戶資金全部納入全口徑財政預算管理,做到預算一個“盤子”、收入一個“籠子”、支出一個“口子”。四是深化國企領域改革,增添國有企業活力。支持城投集團圍繞主業,在城市開發、資產運營、商貿、工業園區、重點項目建設等多個業務領域板塊重點發力,提升核心競爭力,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五是強化產業扶持力度,助力產業發展提速。一方面持續完善區內航空和乳制品兩條重點產業鏈金融服務體系,圍繞產業特點和企業需求,創新融資方式,為產業上下游鏈條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另一方面積極向上爭取企業獎補資金,全年爭取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配套獎勵等企業獎補資金共計2,715萬元,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三)統籌優化,聚焦保障民生福祉
一是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優化教育資源布局。2023年全年安排教育支出72,895萬元,同比增長3.7%,重點保障教師隊伍建設、新建改擴建學校、標準化學校建設,全區辦學條件和水平顯著提升。二是扎實做好基礎民生保障,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做到民生資金預算安排優先、資金撥付優先、庫款保障優先。2023年全年安排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3,375萬元,同比增長3.9%,用于補充機關養老保險基金、城鄉養老保險基金、社保費補貼、退役士兵安置等支出,惠及群眾52,016人。三是推進衛生健康體系建設,支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全年安排衛生健康支出29,732萬元,同比增長3.9%,積極推動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切實提升全區醫療服務能力。四是促進城市環境品質優化。全年累計投入資金22,401萬元,用于推動閻良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等項目,改善城市綜合配套服務水平。五是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成果,持續做好鄉村振興資金投入保障。全年安排資金17,292萬元用于保障糧食安全、農村供水改造等項目,支持農業生產發展;安排資金2,992萬元用于農村綜合改革、“一事一議”項目,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
(四)堅守底線,筑牢筑實安全防線
一是兜牢“三保”底線。堅持“三保”優先原則,全力保障“三保”支出164,433萬元,確保各項民生政策落實到位,工資保障到位,堅決杜絕各類風險隱患發生。二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常態化開展債務風險監控,研究制定一攬子化債方案,穩妥化解存量債務;強化地方政府預算約束,嚴格項目審核,加強項目成本收益分析、財政承受能力評估等,堅決遏制新增政府隱性債務。三是持續深化績效管理改革。堅持好花錢必問效原則,全年審核部門預算整體績效目標69個,項目績效目標687個,重點績效評價項目7個,確保將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四是強化財會監督,嚴肅財經紀律。健全財會監督體系和工作機制,聚焦重點領域,深入開展財會監督專項整治行動,圍繞基層“三保”、違規返還財政收入、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等9個重點領域在全區范圍內開展自查抽查,維護財經秩序,守好紀律底線。
三、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預算決議落實情況
2023年,區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作出了《關于閻良區2022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財政預算(草案)的決議》;區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作出了《關于2023年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區財政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認真落實人大批準的決議,落實積極財政政策,做好各項財政工作,確保財政收支有序推進,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四、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舉措
2023年,我區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民生事業持續改善,經濟運行安全平穩,但財政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財政緊平衡形勢進一步加劇,我區經濟恢復基礎薄弱,特定領域增值稅稅制改革實現的稅收不均衡,再加上“三保”、重點民生事項等需求剛性不減,收支平衡壓力不斷加大。二是部分預算編制不夠細化,成本效益理念有待進一步加強。比如全口徑預算理念仍需深化、預算項目編制不夠細致、“過緊日子”意識尚未牢固樹立等。三是績效管理深度依然存在短板。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認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釋放積極財政政策效能,提高收入質量。嚴格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助力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發展;用好稅收協作機制,強化涉稅信息資源共享,提升稅收征管和服務質量;繼續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支持企業圍繞特色優勢產業積極向上申報獎補項目,爭取獎補資金,推動產業發展向更高層次邁進;密切關注上級政策動向,提前做好項目謀劃儲備,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支持,切實將財源建設做深做實。二是科學、合理、規范編制預算。深化零基預算、全口徑預算理念,增強預算對執行的約束,嚴格落實“過緊日子”要求,持續完善區級部門預算支出標準和“過緊日子”評估機制,將“過緊日子”評估結果與下年預算安排掛鉤,不斷提升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推動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三是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進一步加強財政事前、事中、事后績效管理全過程評估,加大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工作力度,將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有機銜接,推動績效評價提質擴圍。四是嚴守政府債務安全底線。科學合理把控政府債務規模,發揮債券促投資作用的同時,積極防范債務風險。做好中長期償債能力測算,合理安排償債資金,確保債務風險安全可控,切實提高財政風險防控能力。
決算報告名詞解釋
1.調整預算: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年度預算,在執行中出現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預算調整范圍的規定事項進行調整后的預算數。
2.調入資金:為平衡預算收支,從其他預算資金調入預算或按規定從其他渠道調入的資金,反映了不同預算(性質)資金之間的調入收入。
3.調出資金:為平衡預算收支,從預算調出到其他預算的資金,反映了不同預算(性質)資金的調出支出。
4.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為實現宏觀調控目標,保持年度間政府預算的銜接和穩定,各級一般公共預算設置的儲備性資金。
5.一般債券:省級政府為沒有收益的公益性項目發行的、約定一定期限內主要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還本付息的政府債券。
6.專項債券:省級政府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發行的、約定一定期限內以公益性項目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或專項收入還本付息的政府債券。
7.債務限額: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實行限額管理,地方政府舉債不得突破批準的限額。地方政府一般債務和專項債務規模納入限額管理,由國務院確定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分地區限額由財政部在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批準的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內根據各地區債務風險、財力狀況等因素測算并報國務院批準。
8.債務余額:地方政府在國務院批準的分地區限額內舉借債務的余額。一般債務應在一般債務限額內舉借,一般債務余額不得超過本地區一般債務限額;專項債務應在專項債務限額內舉借,專項債務余額不得超過本地區專項債務限額。
9.增值稅留抵退稅:留抵退稅是將增值稅期末未抵扣完的稅額退還納稅人,2019年以來,我國逐步建立了增值稅增量留抵退稅制度,2022年進一步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對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把納稅人今后才可繼續抵扣的進項稅額予以提前返還。具體在實施范圍上,4月1日起,對“制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6大行業和小微企業實行退稅;7月1日起,將全額退還增值稅留抵稅額政策的行業范圍擴大至“批發和零售業”“農、林、牧、漁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7大行業。
10.區域間轉移性支出:反映省及省以下無隸屬關系的政府間轉移性支出。
11.補充耕地指標交易:指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無法自行補充數量、糧食產能相當耕地的地區和建設單位,可通過交易向指標所有人購買指標,落實補充耕地責任的行為。各設區市、縣(市、區)在符合補充耕地指標出讓條件的前提下,可將富余的補充耕地指標通過補充耕地指標交易平臺,以協議出讓、公開掛牌等方式實現有償出讓、獲取指標流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