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關于閻良區2010年財政預算執行
情況和2011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
——2011年2月14日在西安市閻良區第十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閻良區財政局
各位代表:
受區人民政府委托,現將閻良區2010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1年財政預算(草案)書面報告如下,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其它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0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10年,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區人大的依法監督下,我們按照“融合、提速、突破、跨越”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建設中國航空城這一中心,以構建公共財政框架為目標,通過強化征管、精心理財、內挖潛力、外爭資金等有效手段,合理把握政策實施力度和節奏,財政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城鄉發展活力全面激發,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良好,圓滿地完成了十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各項決議和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批準通過的財政預算調整方案。
2010年,全區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2,690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8.4%,完成調整預算的103%,同比增長30%。上級一般性轉移支付14,009萬元,上級專項轉移支付29,622萬元,轉貸資金1,519萬元,上年結余765萬元,2010年總財力為98,605萬元。在地方財政收入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9,530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9%,完成調整預算的103.2%,同比增長26.9%;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160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0%,完成調整預算的100%,同比增長111.7%。分部門:國稅部門完成4,775萬元,為年初預算的102.7%,完成調整預算的100.5%,增長16.2%;地稅部門完成22,350萬元,為年初預算的102.8%,完成調整預算的100%,增長19.7%;財政部門完成25,565萬元,為年初預算的115.1%,完成調整預算的106.3%,增長44.1%。
2010年,全區財政總支出為98,605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支出95,621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64.5%,完成調整預算的135.3%,增長35.4%;上解支出為2,984萬元。在地方財政支出中,一般預算支出90,044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63.8%,完成調整預算的133.4%,增長34.9%;政府性基金支出為5,577萬元,完成預算的176.5%,完成調整預算的176.5%,增長44.7%。
2010年一般預算支出完成情況是: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0,824萬元,為預算的120.3%,增長7.1%;
——公共安全支出6,105萬元,為預算的152.6%,增長28.7%;
——教育支出20,969萬元,為預算的131.1%,增長33.2%;
——科學技術支出593萬元,為預算的131.8%,增長37.9%;
——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802萬元,為預算的160.4%,增長8.1%,;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2,435萬元,為預算的177.6%,增長37.4%;
——醫療衛生支出11,761萬元,為預算的435.6%,增長148.3%,增幅較大是上級專款比上年大幅增加;
——節能環保支出708萬元,為預算的708%,增長416.8%,上級專款較上年大幅增加;
——城鄉社區事務支出9,101萬元,為預算的146.8%,增長12%;
——農林水事務支出9,161萬元,為預算的254.5%,增長42.4%;
——交通運輸支出2,950萬元,為預算的347.1%,增長41.4%;
——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2,095萬元,為預算的116.4%,增長1.7%;
——商業服務業等事務支出1,450萬元,為預算的131.8%,增長2.1%;
——國土資源氣象等事務支出439萬元,為預算的109.8%,增長4.5%;
——住房保障支出287萬元,為預算的143.5%,增長10.4%;
——糧油物資管理等事務支出174萬元,為預算的158.2%,增長8.7%;
——國債還本付息支出85萬元;
——其它支出105萬元,為預算的105%,增長5%。
2010年政府性基金支出5,577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76.5%,增長44.7%,基金支出完成情況是:
——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35萬元;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4萬元;
——城鄉社區事務支出4,698萬元;
——農林水事務支出115萬元;
——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143萬元;
——其它支出432萬元。
2010年,財政收支基本平衡。由于財政決算正在編審之中,預算執行結果待決算編審結束后,再報區人大常委會審議。
2010年,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聚集財力,收入再上臺階。堅持依法理財,依法治稅,完善征管體制,確保稅收及時足額入庫,地方財政收入首次突破5億元大關,實現了財政收入穩定增長。一是認真開展稅源調查分析,著力加強與國稅、地稅等收入責任部門之間的協調聯動,形成了征收的合力,確保了收入入庫進度。二是抓好重點稅種的入庫,對征收潛力較大的耕地占用稅、契稅盯緊盯牢。當年從航空基地收回2,435萬元耕占稅,房產契稅首次突破1,000萬元。同時進一步加大對重點納稅企業和征收部門的考核、獎勵力度,充分調動企業納稅積極性,提高了收入征管部門工作力度。三是健全非稅收入征收管理制度,2010年全區完成非稅綜合預算收入11,149萬元,占年初預算的116%,其中行政事業性收費完成10,376萬元,罰沒收入完成773萬元。四是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緊抓中央、省、市投資方向和有關改革的實施機遇,主動作為,以項目為載體,積極匯報情況,反映困難,努力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資金。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共爭取中、省、市各項補助35,693萬元,較上年增加15,347萬元,同比增長43%。
(二)優化支出結構,保障民生投入。堅持“五個圍繞、五個增加”,重點保障民生支出需要,保障基本建設需要。全年民生支出達到54,320萬元,占全年一般預算支出的60%以上。一是圍繞社保體系建設,增加財政投入。全年社會保障和就業總支出16,254萬元(預算內資金12,435萬元,上級專項專戶資金3,819萬元),其中項目資金省市投入5,258萬元,區級投入7,699萬元。全區新農保工作按照“先行試點,總結經驗,逐步推開”的思路,于7月份實現全覆蓋,全區參保繳費82,147人,參保率達91.9%;安排養老金1,019萬元,全區19,726名60周歲以上老人享受養老金待遇;安排就業專項補助資金1,829萬元,用于公益崗位人員工資、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助以及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小額貸款擔保和貼息;安排城鄉低保資金1,599萬元;安排殘疾人就業保障資金170萬元。二是圍繞教育創強工作,增加財政投入。全年教育總支出23,791萬元(預算內資金20,969萬元,上級專項專戶資金2,822萬元),其中項目資金中央投入792萬元,省市投入3,394萬元,區級投入14,384萬元。安排670萬元用于農村義務教育,308萬元用于城市免雜費補助;為2,418名農村貧困寄宿生發放生活補助186萬元;安排376萬元“蛋奶工程”資金,全區中小學12,902名學生受益,實現了“蛋奶工程”全覆蓋;安排中等職業學校助學金89萬元,資助1,187名學生,一次性為641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費103萬元;安排1,807萬元用于校舍安全工程建設,1,000萬元用于西飛一中新校區建設;安排1,675萬元用于鳳凰路中心小學、康橋初級中學新建項目;安排580萬元對我區24所中小學取暖設施進行更新改造;安排350萬元用于支持陽光體育及創建教育強區。三是圍繞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增加財政投入。全年醫療衛生總支出11,761萬元(全部為預算內資金),其中項目資金中央投入3,885萬元,省市投入3,575萬元,區級投入3,716萬元。全區161,004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安排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1,932萬元,7萬余名參合患者得到醫療補助;安排5,061萬元用于人民醫院綜合樓、鎮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安排城鄉公共衛生服務補助553萬元,用于全區城鄉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健康體檢及疾病預防等公共衛生項目。四是圍繞農林水事業,增加財政投入。全年農林水總支出13,917萬元(預算內資金9,161萬元,上級專項專戶資金4,756萬元),其中項目資金中央投入1,303萬元,省市投入5,565萬元,區級投入925萬元。整合支農資金1,687萬元, 1,200萬元用于建設萬畝甜瓜統籌城鄉實驗基地項目,487萬元用于農村養殖事業,大力支持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安排558萬元支持農業綜合開發貸款貼息及土地治理項目;安排680萬元建設農村用戶沼氣項目;安排1,625萬元用于關中環線防護林帶及林業項目建設;安排1,400萬元用于新農村建設;安排1,100萬元用于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全區已建成標準管道120多公里,新管道142公里;安排285萬元建成高效節水示范工程;安排資金220萬元打新井25眼,改善灌溉面積4,000余畝;安排158萬元建成石川河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和二龍口水庫綠化工程。五是圍繞城市提升,增加財政投入。全年城鄉社區事務總支出9,296萬元(預算內資金9,101萬元,上級專項專戶資金195萬元),其中項目資金中央投入588萬元,省市資金投入2,547萬元,區級投入5,271萬元。安排1,090萬元用于人民路、迎賓路、公園街等五條道路的拓延續建;安排768萬元用于路燈景觀亮點及節能改造;安排717萬元用于農村危房改造及村莊道路建設;安排574萬元用于綠化、綠化帶維護及生態環保創建。
做好重點項目資金“直通車”賠付工作,全力推進區級和基地重點工程建設。2010年共賠付1,070戶,支付賠付資金9,430萬元,支付680名失地農民保障金82萬元;全力組織開展“汽車、摩托車及家電下鄉”,為購買汽車、摩托車及家電農戶補貼資金1,337萬元;認真做好2010年燃油補貼發放工作,共發放補貼資金271.3萬元;償還融資債務1,713萬元。
(三)深化財政改革,提升財政管理服務水平。一是不斷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全面推進財政精細化管理,完善定員定額標準體系,提高財政資金分配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斷深化項目支出預算改革,全面加強項目資金管理,目前全區163家預算單位全部納入部門預算編制。二是鞏固完善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在全區一級預算單位推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基礎上,將38家二級預算單位納入管理,目前全區納入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單位99家,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三是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認真開展“一事一議”工作,累計投入590萬元完成了武屯溝王等32個村組公益事業“一事一議”建設項目,逐步建立“政府資助、農民參與、社會支持”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新機制。四是政府集中采購規模不斷擴大。出臺了《西安市閻良區行政事業單位定點印刷管理辦法》,全年完成政府采購預算3,767萬元,實際采購金額3,378萬元,節約資金389萬元,節約率為10.3%。五是推進公務卡改革。按照“一邊納入,一邊規范”的思路,積極搞好試點。六是強化“一口式”收費管理。對投資行政審批及部分便民服務實行“一口式”管理,全區納入“一口式”收費單位30家,33個收費項目。七是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將全區163家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信息全部錄入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對我區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動態監控。
(四)強化財政監督檢查,規范財經秩序。我們始終堅持把依法理財、科學理財貫穿于財政運行的各個環節,不斷強化財政資金監督管理。一是加強對我區財政性建設項目資金的管理。按照《閻良區加強財政性投資建設項目資金評審工作的意見》,對我區財政性資金投資項目進行全面評審。共完成西飛一中新校區建設等5個大型財政投(融)資項目評審,評審投資金額10,543萬元,核減322萬元,核減率為3.05%,有效提高財政性資金投資效益。二是加強國庫管理,規范支出行為。通過加強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制度建設、國庫賬戶體系建設、預算收支分析、預算資金安全管理、會計核算精確度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提升國庫精細化管理的水平,為政策決策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健全國庫監督機制,加強預算及專項資金撥付監管力度,進一步規范預算單位支出行為。三是積極開展財政專項資金檢查。對計生部門及各鎮街專項資金使用、核算、管理情況進行了檢查;完成了全區4個國有企業及22個社團組織“小金庫”專項治理自查與上報工作,進一步嚴肅了財經法紀,確保了財政資金的安全有效使用。四是實施會計監督。選擇與群眾切身利益關系密切領域的行政事業單位開展了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完成了衛生等4個系統,24個事業單位的會計規范化考核工作。五是加強收費票據管理。對所有票據實行了信息化管理,實現從采購、銷售、繳銷、作廢的全程監管,并重新界定審批權限,規范購票行為。六是注重自覺接受監督。繼續堅持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系制度,認真接受各級人大和社會各方面的監督,努力建設陽光財政。
各位代表,2010年我區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良好,但是在財政預算執行中仍存在著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稅源結構單一,財政收入質量不高,一次性收入占比重較大,新的財源增長點不夠突出。二是各類剛性支出持續增加,財政支出缺口不斷增大,收支矛盾依然尖銳。三是財政管理精細化水平有待提升,少數單位勤儉節約意識較為淡薄,財經紀律松弛、鋪張浪費現象時有發生。四是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公務卡等諸多改革還需要進一步深化。五是會計人員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對這些問題,我們要著眼當前,立足長遠,繼續加大改革力度,堅持用創新和發展的思路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1年財政預算(草案)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區經濟發展的關鍵一年,財政運行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區經濟的發展,關系到政府各項工作的實施。2011年我區財政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緊緊圍繞全區工作,切實加強財政收入征繳,強化收支管理和隊伍建設,深化財政各項改革,依法理財,著力打造民生財政、精細財政,全面提升財政工作水平,為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副中心奠定良好財力基礎。
按現行財政體制,在充分考慮各種因素,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市局的指導意見和區委的要求,為滿足發展需要,2011年我區地方財政收入預算安排63,230萬元,增長20%。其中,一般預算收入58,450萬元,增長18%;基金收入4,780萬元,增長51%。分部門:國稅局5,510萬元,增長15%;地稅閻良分局26,370萬元,增長18%;財政局31,350萬元,增長23%。
2011年我區總財力為74,465萬元,增長28%,其中區級財力63,230萬元,上級一般轉移支付補助收入11,235萬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則,2011年我區支出預算74,465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支出69,685萬元,增長27%,基金預算支出4,780萬元,增長51%。
2011年預算支出按類別安排如下:
工資預算安排31,810萬元。由于津補貼及績效工資調整, 2011年工資支出數較上年凈增約1,340萬元,增長4%。其中:區級工資預算安排28,940萬元,鎮街預算安排2,870萬元。
公用經費預算安排3,090萬元。2011年對公用經費進行提標,辦公經費由之前的2,000元/人·年提高到3,500元/人·年,車輛燃修費由15,000元/輛·年提高到20,000元/輛·年,公用經費預算安排數較上年增加760萬元,增長33%。其中:區級預算支出2,850萬元,鎮街預算支出240萬元。
項目預算安排34,970萬元。其中,部門預算安排18,227萬元;民生支出安排9,113萬元;招商引資及爭取上級資金支出安排500萬元;工業發展基金500萬元;規劃修編200萬元;目標獎1,200萬元;增人增資600萬元;重點工程等項目支出安排4,630萬元。2011年部分民生項目提標、新增配套,藥品零差率補助、百萬畝設施蔬菜等工程實施,項目預算安排較上年增加10,685萬元,增長50%。
預備費安排1,000萬元,較上年增加200萬元,增長25%。
其他支出安排:新農村建設300萬元,與上年持平;稅收征收經費及獎勵資金800萬元;稅收返還1,300萬元,與上年持平;償還債務2,625萬元,其中部門預算已安排1,430萬元,其他支付安排1,195萬元。
2011年一般預算支出按科目分類安排如下: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0,884萬元,增長21%;
——公共安全支出4,805萬元,增長20%;
——教育支出18,575萬元,增長16%;
——科學技術支出575萬元,增長28%;
——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778萬元,增長56%;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584萬元,增長51%;
——醫療衛生支出3,720萬元,增長38%;
——節能環保支出150萬元,增長50%;
——城鄉社區事務支出7,493萬元,增長21%;
——農林水事務支出4,576萬元,增長27%;
——交通運輸支出1,960萬元,增長131%;
——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2,000萬元,增長11%;
——商業服務業等事務支出1,300萬元,增長18%;
——國土資源氣象等事務支出685萬元,增長71%;
——住房保障支出300萬元,增長50%;
——糧油物資管理事務支出200萬元,增長82%;
——其它支出100萬元,與去年持平;
——預備費支出1,000萬元,增長25%。
2011年政府性基金支出按科目分類安排主要情況是:
——城鄉社區事務支出3,500萬元,增長13%;
——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150萬元,增長150%;
——其它支出1,130萬元。
以上預算安排是積極穩妥、符合閻良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 收入方面,既有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全面實施,西飛國際任務訂單、航空基地投產企業的增多、新興工業園入區企業效益兌現,航空大世界、人人樂物流中心大項目實施等積極的增收因素。又面臨中央經濟工作會釋放出的國家貨幣政策逐步趨緊和出臺減稅政策的信號等不利的減收因素。支出方面,既要考慮到西飛一中新校區建設、西咸二級公路建設、城北開發等民生項目的投入和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藥體制改革等政策需求,同時還要考慮在預算執行中有很多不可預見的支出,都需要財政籌集資金予以安排,2011年的財政任務是相當艱巨的。
三、開拓進取,勇創佳績,確保完成2011年財政預算任務
為了確保上述目標任務的完成,我們將主要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狠抓收入征管,在收入總量和質量上實現新突破。一是以財稅聯席會議為平臺,加強聯系,對各征管部門提供的稅源信息實行信息共享,及時掌握稅源變化情況,嚴格實行依法納稅,杜絕稅源漏洞,做到應收盡收。二是進一步加大稅收稽查力度,特別是對餐飲、房地產等第三產業的稽查,做到以查促收,以查促管,凈化稅收環境。三是切實加強非稅收入管理,深入推進政府非稅收入征管改革,強化地方政府既得利益的征管,確保收入按時足額入庫。全力實現財政收入“首季開門紅”、“時間任務雙過半”、“提前超額完成全年財政收入任務”三個目標。
(二)優化支出結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實現新突破。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的支出原則,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集中財力向民生傾斜、向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傾斜,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一是進一步整合教育專項資金,加大推進西飛一中新校區建設和校舍安全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系、困難學生資助體系。二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合療、城鄉低保、新農保等民生支出的保障力度,千方百計落實好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民生項目資金,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衛生、公共文化、勞動就業服務體系,不斷提高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三是加大整合支農專項資金力度,大力推進關山、武屯兩個萬畝瓜菜統籌城鄉實驗基地建設、關中環線綠化、西禹高速綠化及荊山塬綠化項目,加大對關山、武屯、新興、北屯小城鎮建設的轉移支付力度,助推城鄉統籌發展;積極做好西安航空科技產業園供水排水有限公司股權回購工作,從根本上解決閻良區城市供水問題。四是認真落實黨的各項財政惠農補貼政策,嚴格按照審批程序,落實好家電下鄉、糧食直補、綜合補貼等各項惠農補貼政策。
(三)加大改革創新,在科學、精細管理上實現新突破。一是繼續加大部門預算改革力度,強化綜合預算編制,細化管理,統籌預算內外資金、歷年結余和當年資金、財政撥款及其他資金,積極探索項目庫建設,對財政預算安排的項目實行全過程監督管理,嚴格項目執行,并按要求組織實施績效評價。二是深化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改革,將非稅收入和上級專項資金逐步納入集中支付管理范圍,提高預算資金的管理水平,并根據我區國庫集中支付管理改革的實際,加強制度建設,不斷提升國庫集中支付的質量,實現會計集中核算全面向國庫集中支付的轉軌。三是推進公務卡改革,逐步在已納入集中支付制度管理的預算單位推行公務卡管理,減少現金支付結算,不斷提高財政支出透明度。四是進一步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和規模,提高政府采購效率,加強公務車輛定點加油和保險管理,完善定點印刷管理制度。五是強化國有資產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加大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監管。
(四)開展績效評價,在支出監督和管理上實現新突破。按照“先易后難、由點及面、穩步推進”的原則,積極開展財政專項資金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逐步建立以績效為核心的財政專項資金分配機制,實現對財政資金的事前評審、事中監督、事后評價的全方位監管。深入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收支兩條線”等專項檢查,逐步實現財政監督由檢查型向管理型轉變,從一般檢查向績效監督方向發展,將財政監督、績效評價貫穿于預算編制、執行的全過程,從而實現對財政支出監管過程的全覆蓋,形成多方參與、整體促進、全面有效的財政監督管理新格局。
(五)加強隊伍建設,在干部素質和創新力上實現新突破。一是扎實開展“五建五學五化”、“雙提”、“創先爭優”等活動,加強機關建設,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務質量。二是加強廉政建設,認真履行“一崗雙責”職責,推動整體服務水平提升,增強廉潔自律意識。三是圍繞財政中心工作,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訓,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熟練、作風優良、具有創新精神和開拓能力的財政干部隊伍。
各位代表,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財政工作,對于我區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我們將在區委的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下,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財政工作,盡職盡責、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克難奮進,圓滿完成各項財政工作任務,努力使區域經濟發展步伐更加穩健,百姓生活得到更大改善,社會環境更加和諧有序,為全面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