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您對打造優質初高中的建議回復如下:
一、打造本土優質中學,引進優秀校長和教師團隊
科學制定招聘計劃和教師交流實施方案,2024年度通過多種渠道招聘新教師 85 名(進校園招錄12名、接收公費師范生6名、高層次招聘16名、事業公招51名);2024—2025 學年跨校調配、交流輪崗校長、 教師 290 名(區內校長 7 人,區內教師 270 人,跨區校長 5 名,教師 6 人,三區支教 2 人),有力推進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 和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二、打造本土優質中學,深化與名校合作
1.構建 “名校 +” 共同體
組建共同體:組建跨區域 “名校 +” 共同體 14 個,區級 “名校 +” 共同體 17 個,實現學段全覆蓋。
建立工作機制:構建 “六同步” 工作機制,即教學計劃同步、課程安排同步、備課教研同步、教學進度同步、教育活動同步、教師培訓同步,促進 “名校” 與 “+ 校” 共同發展。
2.內外聯動合作辦學
發揮域內“名校”優勢:實行 “教育集團” 緊密型 “名校 +” 模式,區內名校在教學教研、學生活動、師資培訓、文化建設等方面與 “+ 校” 共享共建,助力薄弱學校轉型。
推進“名校 +”工程:積極與西安市主城區名校合作辦學,先后與高新一中、鐵一中、西安市八十五中等名校組建
了 “名校 +” 教育聯合體,通過名校引領、資源共享、教師交流等方式,提升了我區高中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目前,成立了西飛二中與高新一中初中部合作校等 14 個跨區域 “名校 +” 共同體,開展云課堂、線下送教送培、“名校長” 專題講座、中高考對策研討等研修活動 500 余次。
3.以研修共同體為引擎
成立市級 “名校長 +” 研修共同體、市區校級 “名師 +” 研修共同體 130 余個,近千名教師參與。積極開展 “優課鄉村行”“網絡大教研” 等活動,緊扣課堂、課例、課題,累計送課百余節,開展講座、培訓近 50 次,受益師生近 8000 人次。
4.加強督導考核
建立 “局領導包片、科室包校” 工作機制,常態化督導 “名校 +” 共同體日常工作。同時,建立考核機制,制定考核評價辦法,每年將 “+ 校” 增量發展、提升效果作為考核重點,綜合考核 “名校 +” 工作目標完成情況,考核結果作為對學校考核的重要依據。
三、打造本土優質中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一是實施名師建設工程,制定分類培養計劃,完善從新秀到能手、學科帶頭人、名師的培養機制,為教師成長提供平臺。2024年共梯次培養“三級三類”骨干教師 82 名(省級 2 名,市級 18 名,區級 62 名),新組建“名師+”研修 共同體 10 個,成員共 113 名,組織 47 個市區級“名
師+”研修 共同體開展送教、送培、送研活動 350 余次,5000 余人次參與, 為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搭建平臺。
二是健全完善義務教育教師工資與當地公務員工資長效聯動機制,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年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同時,積極落實鄉村學校教師生活補助政策,處理好農村學校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三是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加大優秀教師表彰表揚力度,大力宣傳教師中先進典型,大力倡導尊師重教,努力引導有關部門和全社會進一步理解教育工作,關心中小學教師發展,把尊師惠師各項舉措落實落細。
四、打造本土優質中學,爭取上級財政和政策支持
保障教育經費投入:將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在財政預算中單列,近年來,已投巨資,用于新建和改擴建學校等項目,新增學位 2190 個。
推動教育均衡發展:扎實開展 “名校 +”“名校長 +”“名師 +” 工程,建立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制度,發揮 “名校 +” 辦學機制,讓優秀校長、教師資源服務農村和薄弱學校。實施 “新優質學校成長計劃”“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 項目,提升全區義務段學校辦學水平。
閻良區教育局將繼續積極對接上級部門,爭取更多的項目資金,不斷做好閻良優質初高中建設,為辦好閻良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而不懈努力。
閻良區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