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年來,在省、市委組織部的精心指導下,閻良區緊扣“推進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推動黨建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牢牢把握“強化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建強戰斗堡壘、促進鄉村振興”這個根本,以標準化建設為抓手,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全面提升、全面過硬。目前,全區共有省級示范村7個,市級美麗黨建示范村6個,達標率100%。
堅持“主責主業” 形成組織創建整體合力
一是黨委統籌傳壓力。成立以區委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27個相關區級部門和7個街道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統籌協調、區級部門配合支持、街道具體實施的良好格局。二是組織共建聚合力。出臺《閻良區部門包抓聯村工作實施意見》,為全區73個村全覆蓋配備包抓區級部門,推動機關工作重心落地、部門優勢資源下沉,指導幫助農村黨組織標準化創建。三是考評督查增動力。將標準化建設納入各級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內容;并將評議結果與干部選拔任用、績效工資發放等掛鉤,制定《村黨組織書記實績檔案管理制度》,配套建立日考勤、月點評、季排名、年考核管理機制,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活力。
緊扣“黨建引領” 強化組織功能有效發揮
一是構建黨組織標準化體系。聚焦班子建設、村級發展、黨員教育3個難題,突出工作運行、班子隊伍、組織生活、陣地建設4個重點,編制《村級組織標準化規范建設體系》,讓基層執行有規范、操作有樣板。二是推動黨組織有效覆蓋。采取單獨建、聯合建等形式,在5個專業合作社建立黨支部,利用“黨支部+產業+農戶”模式,打造20余家“造血式”幫帶典型。下派25名黨建指導員,指導開展品牌推廣、創業培訓等活動,讓黨建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紅色引擎”。三是強化黨組織作用發揮。推行共產黨員戶“5+”創評,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3700余名農村黨員主動亮身份認崗位。閻城脆棗專業合作社黨員楊學紅出資16.73萬元為12戶貧困群眾發放鋼架大棚,幫助建設貧困戶冬棗產業園區50畝。
聚焦“重點難點” 推動組織隊伍全面提升
一是選優配強村“兩委”干部。高標準完成村“兩委”換屆,選優配強村“兩委”干部528名,全面實現“一肩挑”,村監會主任全部由黨支部紀檢委員擔任。新一屆村“兩委”干部承諾辦理“開門一件事”500余件。及時優化儲備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146人。二是抓嚴黨員日常管理。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基本制度,扎實開展固定黨日活動。實施農村流動黨員“六個一”管理,建立流動黨員臺賬和工作群,推動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全覆蓋、無盲點。三是加大教育培養力度。開辦“假日課堂”“流動課堂”“田間課堂”“庭院課堂”等,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在農村落細落小、深入人心。街道黨校每年培訓農村黨員干部4000余人次;組織村黨組織書記先后赴延安、西北農大鄉村振興學院等,進行“凝魂筑基”再教育。
突出“基層基礎” 確保組織運行高效有力
一是做實后進支部整頓提升。建立“四級聯動”工作機制,近三年來整合項目112個、撬動資金4000余萬元,動態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24個。扎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持續防范和整治“村霸”,2019年以來堅決清理“問題干部”和調整不勝任干部12名。二是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加強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實施“鄉賢回歸”工程,建成349人的區街村三級鄉賢人才庫。閻良區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部清零,村集體經濟達到10萬元以上的8個。關山街道北馮村用1元聘金聘請民營企業家馮建堂等6名鄉賢為村莊顧問,依托產業優勢,闖出一條“三產”融合發展的致富新路,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5.3萬元。三是強化基礎保障支撐。出臺《關于為現任村干部辦理人身意外傷害險的意見》《關于強化駐村第一書記和下派村黨組織書記待遇保障的意見(試行)》等配套文件,建立村干部補貼定期增長機制。投資245萬元,搭建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平臺。結合實際打造北馮村甜瓜主題文化館、老寨村黨建小院、斷垣村紅色書屋、北屯紅色展館等一系列特色陣地;為73個村黨支部全覆蓋安裝“紅色便民WIFI”,有效推動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